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CO、SO2、NO、NO2等.(1)利用氨水可以将SO2、NO2吸收,原理如图1所示.请写出NO2被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尝试以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
题目详情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CO、SO2、NO、NO2等.
(1)利用氨水可以将SO2、NO2吸收,原理如图1所示.
请写出NO2被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尝试以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的研究.
①已知:
反应Ⅰ:Ⅰ:2NO(g)+O2(g)═2NO2(g)△H1 =-113.0 kJ•molˉ1
反应Ⅱ:2SO2(g)+O2(g)═2SO3(1)△H2 =-288.4 kJ•molˉ1
反应Ⅲ:3NO2(g)+H2O(g)═2HNO3+2NO(g)△H3 =-138.0 kJ•molˉ1
则反应NO2(g)+SO2(g)═NO(g)+SO3(1)△H4=___
②已知TiO2催化尾气降解原理可表示为:
2CO(g)+O2(g)⇌2CO2(g)△H5;
2H2O(g)+4NO(g)+3O2(g)⇌4HNO3(g)△H6.
在O2、H2O(g)浓度一定条件下,模拟CO、NO的降解,得到其降解率(即转化率)如图2所示.请解释t s后NO降解率下降的可能原因___.
(3)沥青混凝土也可降解CO.图3为在不同颗粒间隙的沥青混凝土(α、β型)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O降解率变化.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在50℃时在α型沥青混凝土容器中,平衡时O2浓度为00.01mol•L-1,求此温度下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___.
②下列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降解率由b点到c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Kc
B.相同温度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
C.d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
③科研团队以β型沥青混凝土颗粒为载体,将TiO2改为催化效果更好的TiO2纳米管,在10℃~60℃范围内进行实验,请在图2中用线段与“
”阴影描绘出CO降解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能出现的最大区域范围___.
(4)TiO2纳米管的制备是在弱酸性水溶液中以金属钛为阳极进行电解,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1)利用氨水可以将SO2、NO2吸收,原理如图1所示.

请写出NO2被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科研工作者目前正在尝试以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的研究.
①已知:
反应Ⅰ:Ⅰ:2NO(g)+O2(g)═2NO2(g)△H1 =-113.0 kJ•molˉ1
反应Ⅱ:2SO2(g)+O2(g)═2SO3(1)△H2 =-288.4 kJ•molˉ1
反应Ⅲ:3NO2(g)+H2O(g)═2HNO3+2NO(g)△H3 =-138.0 kJ•molˉ1
则反应NO2(g)+SO2(g)═NO(g)+SO3(1)△H4=___
②已知TiO2催化尾气降解原理可表示为:
2CO(g)+O2(g)⇌2CO2(g)△H5;
2H2O(g)+4NO(g)+3O2(g)⇌4HNO3(g)△H6.
在O2、H2O(g)浓度一定条件下,模拟CO、NO的降解,得到其降解率(即转化率)如图2所示.请解释t s后NO降解率下降的可能原因___.
(3)沥青混凝土也可降解CO.图3为在不同颗粒间隙的沥青混凝土(α、β型)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O降解率变化.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在50℃时在α型沥青混凝土容器中,平衡时O2浓度为00.01mol•L-1,求此温度下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___.
②下列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降解率由b点到c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b<Kc
B.相同温度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
C.d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
③科研团队以β型沥青混凝土颗粒为载体,将TiO2改为催化效果更好的TiO2纳米管,在10℃~60℃范围内进行实验,请在图2中用线段与“
”阴影描绘出CO降解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能出现的最大区域范围___.(4)TiO2纳米管的制备是在弱酸性水溶液中以金属钛为阳极进行电解,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流程图知,NO2被NH4HSO3吸收生成N2,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NO2得电子被还原,则HSO3-失电子被氧化,被氧化生成SO42-,反应的方程式为:4NH4HSO3+2NO2=N2+4NH4HSO4,离子方程式为2NO2+4HSO3-═N2+4SO42-+4H+,
故答案为:2NO2+4HSO3-═N2+4SO42-+4H+;
(2)①反应Ⅰ:2NO(g)+O2(g)═2NO2(g)△H1 =-113.0 kJ/mol
反应Ⅱ:2SO2(g)+O2(g)═2SO3(1)△H2 =-288.4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
得反应NO2(g)+SO2(g)═NO(g)+SO3(1),则△H4=[(-288.4 kJ/mol)-(-113.0 kJ/mol)]×
=-87.7 kJ/mol
故答案为:-87.7 kJ/mol;
②可能的原因是t s后发生反应2NO=N2+O2生成氮气,并且NO浓度降低,2H2O+4NO+O2⇌4HNO3平衡逆向移动,造成HNO3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能发生反应2NO=N2+O2生成氮气,NO浓度降低,使平衡2H2O+4NO+3O2⇌4HNO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①CO的降解率为x,设起始CO浓度为1mol/L,
2CO(g)+O2(g)⇌2CO2(g)
开始(c) 1 0
变化 x
x x
平衡 1-x 0.1 x,
k=
=
=
,
故答案为:
;
②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向吸热方向进行,即向逆反应方向进行,k=
,故k减小,即Kb>Kc,故A错误;
B.由图得,相同温度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故B正确;
C.d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③据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图为
,
故答案为:
;
(4)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Ti-4e-+2H2O=TiO2+4H+,
故答案为:Ti-4e-+2H2O=TiO2+4H+.
故答案为:2NO2+4HSO3-═N2+4SO42-+4H+;
(2)①反应Ⅰ:2NO(g)+O2(g)═2NO2(g)△H1 =-113.0 kJ/mol
反应Ⅱ:2SO2(g)+O2(g)═2SO3(1)△H2 =-288.4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Ⅱ-Ⅰ)×
| 1 |
| 2 |
| 1 |
| 2 |
故答案为:-87.7 kJ/mol;
②可能的原因是t s后发生反应2NO=N2+O2生成氮气,并且NO浓度降低,2H2O+4NO+O2⇌4HNO3平衡逆向移动,造成HNO3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能发生反应2NO=N2+O2生成氮气,NO浓度降低,使平衡2H2O+4NO+3O2⇌4HNO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①CO的降解率为x,设起始CO浓度为1mol/L,
2CO(g)+O2(g)⇌2CO2(g)
开始(c) 1 0
变化 x
| 1 |
| 2 |
平衡 1-x 0.1 x,
k=
| c2(CO2) |
| c2(CO)c(O2) |
| x2 |
| 0.12×(1-x)2 |
| 100x2 |
| (1-x)2 |
故答案为:
| 100x2 |
| (1-x)2 |
②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向吸热方向进行,即向逆反应方向进行,k=
| c2(CO2) |
| c2(CO)c(O2) |
B.由图得,相同温度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故B正确;
C.d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③据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故图为
,故答案为:
;(4)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Ti-4e-+2H2O=TiO2+4H+,
故答案为:Ti-4e-+2H2O=TiO2+4H+.
看了 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CO、S...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0,∠ABC=60°,以AB为直径作⊙O,边CD切⊙O于点E.(1 2020-05-13 …
A、B两点分别放有+2×10-8C和+2×10-8C两个点电荷,相距60cm,试求:(1)AB连线 2020-05-13 …
过点M(3,2)作⊙O:x2+y2+4x-2y+4=0的切线方程是()A.y=2B.5x-12y+ 2020-06-06 …
如图,⊙O与直线l相离,OA⊥l于点A,OA交⊙O于点C,过点A作⊙O的切线AB,切点为B,连接B 2020-07-26 …
1、平面上一点p到⊙o上一点的距离最长为6cm,最短为2cm,则⊙o的半径为.2、若⊙o所在平面内 2020-07-29 …
如图,已知线段AB与直线CD交于点B.(1)若点P是CD上离点A最近的点,请你用尺规作出点P和以AP 2020-11-06 …
如图,(1)在图中求作O,使O满足以线段AB为弦,且圆心O到∠ABC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尺规作图, 2020-11-06 …
在线等啊!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长轴长为2√2离心率e=(√2)/2.内详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 2020-12-28 …
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2,将线段OB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C,连接BC.(1)试 2021-01-22 …
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2,将线段OB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C,连接BC.(1)试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