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

题目详情
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  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材料二  光绪年间,上海地区渐尚短衣窄袖,且仿洋装,制如其体。北京竹枝词咏新式衣裳曰:“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短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1892年,万国公报署名作者宋恕认为:“欲改官职、设议院、改试令(科举),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也认为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民初,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如中山装等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当时,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多在城乡上层人士中流行,下层民众以中式衫袄和抿裆裤为主。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固近代史》(1840-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民初服饰变化的趋势及其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主张,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以得出主张是易服、剪辫.第二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一“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可以得出理由是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2)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可知,趋势是从清朝传统服饰为主发展为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的史实可知,背景有西方列强打开国门,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
(3)第一小问的新变化,依据材料三“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屈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可以得出新变化是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第二小问的认识,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故答案为:
(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
(2)趋势:从清朝传统服饰为主发展为传统、现代服饰并存(或中西兼有);存在地区和人群二元化;既有继承,也有改革(或创新).
背景:西方列强打开国门,西方文化(或生活习俗)传入;政治活动家的提倡(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推动);西装、改良装方便人们生活;社会变革带来的心理变化(或弃旧从新的观念);服饰价格的左右.
(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
看了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