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赏析试用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杜甫《登高》与《望岳》两首诗不同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800字
题目详情
古诗赏析
试用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杜甫《登高》与《望岳》两首诗不同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
800字
试用孟子的“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杜甫《登高》与《望岳》两首诗不同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
8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它与“以意逆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说“诗言志”,诗歌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而诗人的情感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所以,赏读诗歌,定要知人论世.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沉郁顿挫,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杜甫20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回洛阳应举,不第,后再漫游齐赵.此时,唐朝国力强盛,杜甫年轻力胜,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从《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便可看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期间他目睹唐王朝扩充兵力,开疆拓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其中《兵车行》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忧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感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者思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悲己,忧国、感时、思家、悲己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杜甫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诗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感,但无论是豪气冲天的《望岳》、感时忧国的《春望》、悲己伤怀的《登高》,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我们在赏析诗歌时,一定要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一定要知人论世.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沉郁顿挫,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杜甫20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回洛阳应举,不第,后再漫游齐赵.此时,唐朝国力强盛,杜甫年轻力胜,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从《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便可看出作者的豪情壮志.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期间他目睹唐王朝扩充兵力,开疆拓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其中《兵车行》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忧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感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者思家,“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作者悲己,忧国、感时、思家、悲己的情绪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杜甫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诗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感,但无论是豪气冲天的《望岳》、感时忧国的《春望》、悲己伤怀的《登高》,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所以,我们在赏析诗歌时,一定要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一定要知人论世.
看了 古诗赏析试用孟子的“知人论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已知点A(√2.0),B(-√2.0),动点P在Y轴上的射影为Q已知点A(√2.0),B(-√2. 2020-04-25 …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坐标为(-根号3,0),(根号3,0),焦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标准 2020-05-13 …
已知椭圆x^2/a^2+y^2/b^2=1(a>0,b>0),过点A(a,0)B(b,0)的直线倾 2020-06-23 …
已知面积S,S内有很~多个点.点间间距0.5M.求面积S内最多有多少个点.例如1平米的地方内有9个 2020-07-10 …
已知点O(0,0)和点B(m,0)(m>0),动点P到O,B的距离比为2∶1,求P点轨迹和P点在什 2020-07-22 …
已知xyz三维坐标系上点A(0,0,1),B(1,1,0),C(0,1,0),O(0,0,0),已 2020-07-30 …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已知O(0,0),A(3,0),C(0,2), 2020-07-30 …
已知三角形AOC,点O(0,0),点C(4,0),点A在直线y=-x+3的图像上已知三角形AOC, 2020-07-30 …
已知椭圆E:x^2/a^2+y^2/b^2=1(a>b>0)的右焦点F(3,0),过点F的直线交椭 2020-07-31 …
(12点前积分20,求椭圆离心率)已知椭圆x^2/a^2+y^2/b^2=1的三个顶点B1(0,- 20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