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有太监鼓动明宪宗朱见深效仿永乐故事,再下西洋。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文件,愤怒地说:“三宝(郑和)下西
题目详情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有太监鼓动明宪宗朱见深效仿永乐故事,再下西洋。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文件,愤怒地说:“三宝(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
(1)郑和下西洋出发地与最远到达地点分别是何处?
(2)刘大夏阻止再下西洋的理由是什么?(至少说出两方面)
(3)如果你与刘大夏同朝为臣,并且赞成效仿当年郑和下西洋之事,你准备如何反驳刘大夏的观点?
(1)郑和下西洋出发地与最远到达地点分别是何处?
(2)刘大夏阻止再下西洋的理由是什么?(至少说出两方面)
(3)如果你与刘大夏同朝为臣,并且赞成效仿当年郑和下西洋之事,你准备如何反驳刘大夏的观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题干“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有太监鼓动明宪宗朱见深效仿永乐故事,再下西洋.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文件,愤怒地说:‘三宝(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郑和率领众人,第一次出使西洋,庞大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据题干“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有太监鼓动明宪宗朱见深效仿永乐故事,再下西洋.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文件,愤怒地说:‘三宝(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可知材料中“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是解题关键,即刘大夏反对郑和下西洋的理由是浪费钱财粮食;军民死伤过多.
(3)结合所学可知,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往往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1)出发地是刘家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浪费钱财粮食;军民死伤过多.
(3)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据题干“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有太监鼓动明宪宗朱见深效仿永乐故事,再下西洋.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了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文件,愤怒地说:‘三宝(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时弊政,大臣所当切谏者.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可知材料中“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是解题关键,即刘大夏反对郑和下西洋的理由是浪费钱财粮食;军民死伤过多.
(3)结合所学可知,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返航时,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往往搭乘他们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1)出发地是刘家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浪费钱财粮食;军民死伤过多.
(3)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看了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明成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何给宝宝讲故事 给宝宝讲故事的好处与技巧 2020-03-28 …
金宝贝音乐书3让宝宝获得更多的美感与快乐 2020-03-28 …
给1岁宝宝讲故事文字版 适合1岁宝宝的小故事3则 2020-03-30 …
金宝贝音乐书系列开启宝宝的音乐之旅 2020-03-30 …
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 2020-05-17 …
·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 2020-06-14 …
哄宝宝吃饭时可以给宝宝听音乐吗?适合宝宝吃饭时听的音乐有哪些 2020-06-28 …
人有其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 2020-07-03 …
英语翻译宝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祝你生日快乐千纸鹤嘚意义是爱与思念在2008年8月20号的8点20分 2020-07-28 …
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礼 20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