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题目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3)文章列举了哪些具体的历史人事来论证“待时”?请用自己的话分条陈述。
(4)把文言文 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②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③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 | 适:恰好,正好 |
B.搏其手而与之坐 | 搏:握住,抓取 |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 | 节:礼节,气节 |
D.故圣人之所贵 | 贵:重视,崇尚 |
A.请因说之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B.子胥乃修法制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C.之秦之道 | 谨庠序之教 |
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 | 故内惑于郑袖 |
(4)把文言文 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②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③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节:符节,用于做凭证.译文为: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
(2)D 都是介词,表被动.A.前者介词,趁着、趁机;后者副词,于是,就,便.B.前者副词,于是;后者副词,乃至,甚至.C.前者动词,到;后者助词,的.
(3)此题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扣住“历史人事”和“待时”寻找相关内容.主要结合文章中涉及的姜太公(第一段)、伍子胥(第二段)和田鸠(第三段)这三个事例作答.
(4)
①不得,没能见到;恶,讨厌;辞,谢绝.译文为: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4分)
②故,所以;未遇,没有遇到时机;隐匿分窜,到处隐匿藏伏起来;待时,等待时机.译文为: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3分)
③以,凭着;细,小国;时,时机.译文为: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3分)
答案:
(1)C
(2)D
(3)①姜太公在渭水垂钓以等待周文王重用.
②伍子胥在乡下耕作,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为父报仇.
③田鸠在秦国待了三年,终于找到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4)①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4分)
②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3分)
③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3分)
译文:
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间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趁机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枪,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因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2)D 都是介词,表被动.A.前者介词,趁着、趁机;后者副词,于是,就,便.B.前者副词,于是;后者副词,乃至,甚至.C.前者动词,到;后者助词,的.
(3)此题考查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要扣住“历史人事”和“待时”寻找相关内容.主要结合文章中涉及的姜太公(第一段)、伍子胥(第二段)和田鸠(第三段)这三个事例作答.
(4)
①不得,没能见到;恶,讨厌;辞,谢绝.译文为: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4分)
②故,所以;未遇,没有遇到时机;隐匿分窜,到处隐匿藏伏起来;待时,等待时机.译文为: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3分)
③以,凭着;细,小国;时,时机.译文为: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3分)
答案:
(1)C
(2)D
(3)①姜太公在渭水垂钓以等待周文王重用.
②伍子胥在乡下耕作,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为父报仇.
③田鸠在秦国待了三年,终于找到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4)①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4分)
②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3分)
③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3分)
译文:
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间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趁机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枪,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因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看了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太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段后问题。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 2020-04-0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之所以革之(注:废分封制)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 2020-06-0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 2020-06-23 …
文言文阅读。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 2020-06-23 …
文言文阅读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 2020-06-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尊经阁记明王守仁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尊经阁记明王守仁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尊经阁记明王守仁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 2020-11-28 …
文言文阅读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