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宋昭公出亡 ,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 ,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 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 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 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甲文论证了_________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入则无法家 士    拂:______

②发于声,而后     喻:______

      ③ 后知生于忧患    然:______

      ④至于             鄙:______

      ⑤ 服以立          被:______

      ⑥是 至此          以: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具体谈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1)通“弼”,辅佐       (2)了解,明白            (3)这    (4)边境或偏远的地方    (5)通“披”,穿着(4分)    (6)因为 3.(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2)国君之所以失去国家(社稷),是因为奉承拍马的人多。 4.示例①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法家弼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这一点。 示例②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看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价值盲的一种象征是欠缺美感;对于文艺作品,全无欣赏能力。但是,我们只要  2020-05-17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的《石榴》按照“爱石榴-画石榴-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文盲①对于文艺作品,全无欣赏能力,这种病症,我们依照色盲的例子,无妨唤作  2020-07-12 …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  2020-07-25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黔之驴》《小石潭记》《捕蛇者说》都  2020-07-26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  2020-07-28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2020-07-28 …

下列对文章或文句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绪论则一定  2020-11-06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的散文诗《白鹭》借白鹭讴歌了那些“因  2020-11-13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人物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颇受赞誉,而在《三国演义》中则被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