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题目详情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的作者是___ 代的哲学家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3)文中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写起,有何作用?
(4)白居易《买花》诗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人中赋。”可见唐人对牡丹的追慕之深。而本文作者独爱莲,文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有何言外之意?
(5)“孟母三迁”,以求不受不良环境影响,孟子也曾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的作者是___ 代的哲学家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 ①可爱者甚蕃 | ___ | ②不可亵玩焉 | ___ |
| ③亭亭净植 | ___ | ④宜乎众矣 | ___) |
(4)白居易《买花》诗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人中赋。”可见唐人对牡丹的追慕之深。而本文作者独爱莲,文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有何言外之意?
(5)“孟母三迁”,以求不受不良环境影响,孟子也曾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此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的周敦颐.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③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立;
④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众:多.
(3)本题考查分析语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写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张本.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中谈到了三种花“牡丹”“菊”“莲”,这三种花有着各自的寓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选择“莲”,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葆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分析.人可以受到环境影响,但是人也能自觉抵制其影响.
答案:
(1)北宋,周敦颐
(2)①多;②亲近而不庄重;③立;④多.
(3)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写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张本.
(4)作者运用感叹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 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葆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这两种观点不矛盾.环境对人是有影响的,但是人也能自觉抵制其影响.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③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立;
④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众:多.
(3)本题考查分析语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写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张本.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中谈到了三种花“牡丹”“菊”“莲”,这三种花有着各自的寓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选择“莲”,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葆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分析.人可以受到环境影响,但是人也能自觉抵制其影响.
答案:
(1)北宋,周敦颐
(2)①多;②亲近而不庄重;③立;④多.
(3)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写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张本.
(4)作者运用感叹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 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葆洁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这两种观点不矛盾.环境对人是有影响的,但是人也能自觉抵制其影响.
看了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2020-05-16 …
临海观天下下一句是什么?临海观天下观潮阅人生之类的!与海有关的对联!最好有内涵,韵味,临海观天下类 2020-06-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2020-06-18 …
阅读下文,阅读下文,观月张孝祥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 2020-07-23 …
(13)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进行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2020-12-17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2020-12-30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2020-12-30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2020-12-30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2020-12-30 …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