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6―19题。译者眼中的多丽丝?莱辛多丽丝?莱辛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在她面前,你用不着因自己写不出她那样的小说而自卑,完全可以把她当作一个普通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6―19题。
译者眼中的多丽丝?莱辛
多丽丝?莱辛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在她面前,你用不着因自己写不出她那样的小说而自卑,完全可以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你早就熟悉的邻里乡亲来看待。
我是按约定于9月底的一个阴雨天拜访她的。下午3时许,我在一幢连排式的房子前按响了门铃。穿红裙蓝衣的莱辛下楼开门,把我领上楼上的客厅。客厅里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电视机上是一套音响,搁电视机的架子塞满了书。与电视机平行的墙壁上有两个一米左右高的书架,靠里的一个比另一个高了几厘米,也宽了几厘米。书架肚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书架顶上又摞着四大叠书,每一叠差不多都有半米高。女主人示意我在电视机斜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热情地招待我喝咖啡,吃糕点。她自己落座在电视机旁的一张椅子上。
这个客厅给人总的印象是不那么整洁:沙发坐垫上就散落着报纸一类的杂物,女主人坐的椅子背后还有书刊一类的东西不整齐地堆放着。但在这不整洁中透露出一种随和,当我自己动手挪开一张报纸在沙发上落座时,同时也挪去了按门铃前一直挥之不去的紧张与忐忑。这种随和、适意的氛围的营造者此刻就与我面对面坐着,说话时目光紧紧盯着你,但那里面所透露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轻慢,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威严,而是朋友间促膝交谈时的专注,邻里间闲聊时的亲近与随和。
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我首先向她介绍了自己的文化背景,介绍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当我说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时,她马上接口说:“我也是个农民的女儿啊。”那说话的口气就好像在异乡遇见走失的同道, 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
当然,作为《金色笔记》的中文译者之一,我没有忘记此次拜访的目的:于是再次提出为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她明确地答复我,这个序她不便写:一个原因是她不懂中文,无法对译文下这样那样的断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色笔记》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她说1993年去过北京,当时陪同的翻译告诉她:《金色笔记》的中译本一出版就印了8万册。我微笑着调侃道: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翻译都很随便;现在我们走上正规了,不会再有盗版一类的事。她笑笑说:她并不计较这种事,只是不满意随便改动书名:因为The Goden Notebook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谈了上述一些话,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溜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虽然没有规定过谈话的时限,我觉得也该起身告辞了。为使这次拜访留下珍贵的纪念,我问她是否可以合个影。“Why not”她爽快地说。照完相后,莱辛则回书房拿来5本她写的小说,一本本签上名,送给我。得到她亲笔签名的书,我真的很激动。随后她还递过两张价值30英镑左右的购书券,嘱我自己去书店买希尼译的《贝奥武甫》。
得知她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我比谁都高兴。这两天许多媒体来采访我,因为译了她的《金色笔记》,我成了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了。他们不断地问我莱辛个子有多高,拜访她时穿什么衣服,招待我喝茶还是咖啡等等一些问题。我想我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耐心,而莱辛现在面对的媒体比我所面对的不知要多多少,她就更需要耐心了。
16.关于《金色笔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作者对莱辛有更多的了解的基础上,翻译了《金色笔记》。
B.作者拜访莱辛的目的是再次提出请她为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情。
C.莱辛主张不要随意改动书名,因为The Goden Notebook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D.莱辛拒绝为《金色笔记》写序,更为重要的理由是其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
17.关于文本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用类比的手法,用普通的家庭妇女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与之类比,突出莱辛的性格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入了国际版权组织,已经走上了正轨,盗版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莱辛对是否盗版却不是十分在意。
C.文章第2段详细地叙写了她客厅内的摆设和给人的印象,渲染一种随和、适意的氛围,以便开启宾主的对话。
D.莱辛不懂中文,坚持不为中文译本写序,不敢妄下断语的行为,反映她的严谨、踏实的写作精神。
18.文中说“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 语言不通”与“语言相通”矛盾吗?为什么?(6分)
19.作者在文中凸现了多丽丝?莱辛哪些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6分)
16.A (因果倒置)
17.B(“盗版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绝对化,注意原文作者说话的语境,是一种玩笑口吻。)
18.不矛盾,“语言不通的陌生人”是指自己和莱辛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3分)“语言相通的人”是指作者与莱辛有着相同的家庭出身,心理上有相通之处。(3分)(仅判断,不解释,不能得分)
19.①谦虚随和,平易近人;②热爱读书,热爱写作;③态度诚恳,治学严谨;④爽朗大气,慷慨无私。(只要能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
作者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扮到海上去,我又不的清静了.”作者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不要想她那样爱海 2020-05-13 …
鲁迅写的《阿长与》的阅读题为什么"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篇末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结尾一 2020-05-15 …
一个个性很独立的而且现在特别向往自由的女孩的内心通常是什么样子?她现在不喜欢被人牵挂,只向往自由, 2020-05-16 …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提示帮小作者修改这段文字黄小华虽然和我一样大可她却总像大姐姐似的关心我、帮助我. 2020-06-20 …
16.欲扬先抑是本文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啰嗦, 2020-07-05 …
土地的誓言1、课文共有两段,分别讲了什么?请分别概括.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 2020-07-07 …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作者这样写的目地是什么? 2020-07-12 …
读句子,填空。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的心跳读句 2020-11-22 …
怎样追上不知道爱不爱自己的人?我一直暗恋我们班里的一个女生去年曾表白过,她没说拒绝我,后来因为她好像 2020-11-29 …
作者通过写车夫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的交往片段及老王死后她的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苦境中的品质,表达了“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