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进行分析,“失其民,失其心也”可知为民心;孟子的主张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行仁政;
(2)材料展示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即皇帝应当实行仁政,否则天会降下灾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化君权,限制君权,并巩固统治;变化在于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由材料可知朱熹的观点是厚敛与节用;宋代以后,儒学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材料中都涉及了民生,因此其共同点为关注民生,认识:儒学在不断适应时代,不断发展.
故答案为: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谷梁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贾平凹:一个农民的书写舒晋瑜“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在自家泥楼子上的  2020-07-08 …

1.(2015•乐山中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2020-07-20 …

非连续性材料解读.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材料一:近年我国国  2020-07-21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阅读  2020-07-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  2020-07-28 …

家庭读书800字读后感、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引发的人生感悟与思考,怎样培养孩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孩  2020-11-05 …

征文读书--开启智慧的春天内容;1.阅读引发的人生感悟2.通过阅读获得生活,工作经验3.通过阅读感悟  2020-12-1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  2020-12-1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随着信息技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