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进行分析,“失其民,失其心也”可知为民心;孟子的主张要求统治者关注民生,实行仁政;
(2)材料展示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即皇帝应当实行仁政,否则天会降下灾异;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化君权,限制君权,并巩固统治;变化在于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由材料可知朱熹的观点是厚敛与节用;宋代以后,儒学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材料中都涉及了民生,因此其共同点为关注民生,认识:儒学在不断适应时代,不断发展.
故答案为: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
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相同点: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桀纣之失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18分)贺进士王参元失火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2020-07-04 …

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2020-07-04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2020-11-27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群  2020-12-06 …

(2010•上犹县模拟)去年有192吨救灾物资需运往四川灾区,现已运走86吨.剩下的救灾物资()A.  2020-12-10 …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读图回答下题。影  2020-12-19 …

阅读.灾难阅读.灾难起自破坏《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  2020-12-29 …

有谁能为我解释一下“大败”的意思?例句:晋军大败楚军.晋军打败楚军.又例如:中国队大胜韩国队!中国队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