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
题目详情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乙 《论语》的精髓为后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执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小题1:(1)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1分) (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3分) 小题2: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1)过犹不及。(2)孔子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及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稳定。孔子的观点体现了“仁”的思想,而又区别于“折中主义”。 小题1:不准确。儒家认为执政者对天下人本来是一视同仁的,但并不等同于没有是非善恶的一律对待。假如让那些没有是非善恶观的人在社会上占据了主流,即便是有执政者的引导,社会风气也是很难以保持淳正的,甚至会让小人得志、君子遭殃。因此,社会风气的淳正,既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天下人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 |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结合文意理解为过犹不及。 小题1:首先确立观点:不准确。再分析社会风气的淳正,既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天下人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 |
看了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次考试,小英等7人的平均分是78分,其中最高得分是97分,最低得分是64分,小英得88分,余下的 2020-05-20 …
帮忙防写下面句子?第一个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3分天下的策略.什么分析了什么,提出了什 2020-05-20 …
在某班数学成绩统计中,70~80分一组的向下累计人数为50人,这50人是指()。A.70分以下的人数 2020-05-21 …
郑阿姨有一回用一筐橘子招待远道而来的几位客人,第一次他分掉了其中的一半又一只,第二次又分掉下的一半 2020-05-24 …
计算百分制下不同几个标准的换算问题以前采用60分及格的标准,有些人得了69、71、88、96分这些 2020-06-04 …
组中值都是多少?班绩成绩分组,分别为: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100 2020-06-08 …
狐狸.小熊.小鹿.小猴共得到了1kg饼干,怎样分配好呢?大家请狐狸出主意,狡猾的狐狸说:“饼干不多 2020-06-19 …
有铅笔若干支,分一半送甲,分余下的一半送乙,再将乙分后余下的一半送给丙,则最后还剩下6支这些铅笔原 2020-07-08 …
有铅笔若干支,分一半送给甲,分余下的一半送给乙,最后还剩下6支,这些铅笔原有多少支经过,用方程 2020-07-08 …
某班学生不超过60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分数不低于90分的人占7分之1.得80--90分的人数占2 2020-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