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诗赏析赏析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目详情
古诗赏析
赏析古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赏析古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拨云见日,抒情言志
——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阮传贵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是北宋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公元l050年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期满后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
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极言塔高.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中的“闻说”是“听说”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上,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另外,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还提到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攀.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飘荡的云再也挡不住视线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三、四
旬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自缘”的“缘”,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这两句乍听起来,作者像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细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
本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呀!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能看清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坚信变法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国家强盛.所以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实行变法,任凭保守派怎么反对,他始终如一推行新法,毫不动摇.
总之,全诗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作者的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不愧是名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他只活了二十六岁就死了.但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既能写诗又会作文,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
在这首诗里,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阮传贵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是北宋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他的诗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善于翻新出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公元l050年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做知县,任期满后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时,登上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登飞来峰》.
首句“飞来山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千寻塔极言塔高.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中的“闻说”是“听说”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上,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另外,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还提到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攀.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飘荡的云再也挡不住视线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三、四
旬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自缘”的“缘”,是“因为”“由于”的意思.这两句乍听起来,作者像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细细品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于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于读者,这是引入向上的启示.
本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呀!由于他在政治上能高瞻远瞩,能看清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坚信变法能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使国家强盛.所以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实行变法,任凭保守派怎么反对,他始终如一推行新法,毫不动摇.
总之,全诗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作者的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不愧是名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他只活了二十六岁就死了.但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既能写诗又会作文,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
在这首诗里,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看了古诗赏析赏析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吕氏春秋.下贤(节选)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 2020-06-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圬者①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 2020-06-24 …
多之又多少之又少的成语自己记错了,其实不是成语,而是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是指好 2020-06-24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 2020-06-25 …
急古代作家的名和字如:名和字意思相反或相对韩愈退之愈,超过提问:王之涣如:名和字的意思有一定联系的 2020-07-0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 2020-07-10 …
帮忙翻一下这段文字作业.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 2020-11-0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 2020-11-08 …
古诗赏析赏析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020-12-04 …
圬者王承福传(节选)韩愈圬①之为技,贱且劳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