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 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1)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___
A.积微成著 B.琢磨 C.况且 D.姗姗而去
(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
A.甲 B.乙 C.丙。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 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1)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___
A.积微成著 B.琢磨 C.况且 D.姗姗而去
(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
A.甲 B.乙 C.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B B.琢磨:思索、考虑;这里应该用“捉摸”,表猜测、预料之意.A.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C.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D.姗姗而去: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2)C 丙处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是陈述语气,不是疑问语气.
答案:
(1)B
(2)C
(1)B B.琢磨:思索、考虑;这里应该用“捉摸”,表猜测、预料之意.A.积微成著:细微的事物经过长时期积累,就会逐渐变得显著.C.况且:用在后一分句前面,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D.姗姗而去: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2)C 丙处的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是陈述语气,不是疑问语气.
答案:
(1)B
(2)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有以下的几道题:1,已知直径求面积2已知半径求面积3已知半径求周长4已知直径求周长5一直周长求面 2020-05-14 …
(初一数学题)已知代数式ax²+bx²+3x+c,当x=0时,该代数式的值为﹣11.求c的值2.已 2020-05-16 …
向量的概念问题两个向量可以说相等吗,可是题目的已知条件就经常说相等啊 2020-05-16 …
出一道跟我的题类似的类型题,数学题,谢谢1、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铁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60%,比已队多 2020-05-16 …
我和同学自学高一数学课程 有一处没有弄懂的题目原题:已知2f(1/x)+f(x)=x (x不为0) 2020-05-16 …
求下列各题中的函数f(x)的解析式(1)已知f(√x+2)=x+4√x,求f(x)(2)已知f(x 2020-06-02 …
选择真命题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过直线外一点不一定能做直线的垂线B直线上的点与该直线没有垂线C点 2020-06-06 …
应用题一本小说共210页,小明已经看了140页,余下的5天看完,看完这本书要多少天?应用题一本小说 2020-06-12 …
初二数学题急已知a=2-2根号2,b=2+根号2,则a²b-ab²最好能手写后照下来已知a=2-2 2020-06-20 …
数学物理题(用微积分算的)已知物体在空中下落时受到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表示为f=kv ,k为已知常 2020-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