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目的
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 ” 。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 .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 .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 .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分 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的文字信息说明王阳明没有真正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故本题选择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A. 2020-05-13 …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A. 2020-05-13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改 2020-05-14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 2020-06-10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 2020-06-11 …
积善与积恶的译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 2020-06-16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 2020-07-04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2020-12-03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2020-12-30 …
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改恶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