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1)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面镜来进行探究,结果

题目详情
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历程,那么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1)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选择了一块平面镜来进行探究,结果失败了.小明在实验中的困惑是______.
(2)小明为了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只______(“一样”或“不一样”)的蜡烛.
(3)小明改进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了自己的实验记录痕迹,如图所示,则MN应该是实验时画出的______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______所在的位置.
(4)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6)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才能方便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由图可知,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4)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6)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故答案为:(1)平面镜不是透明的,不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一样;
(3)平面镜;蜡烛;
(4)2;
(5)有可能找不到像;
(6)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看了生活中“平面镜”记录了每一名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  2020-07-02 …

如图所示是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  2020-08-01 …

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为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  2020-08-01 …

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  2020-12-25 …

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  2020-12-25 …

如图所示是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  2020-12-25 …

如图所示是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  2020-12-25 …

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旋转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  2020-12-25 …

八面镜问题!如图7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  2020-12-25 …

如图所示是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