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2013•河南二模)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
题目详情
(2013•河南二模)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______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_____.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组.
实验设置 | 结 果 | |
干旱 | A组:将大鬣蜥移走 | A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 |
B组:不作处理 | ||
C组:将小鬣蜥移走 | C组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 | |
湿润 | D组:将大鬣蜥移走 | D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 |
E组:不作处理 | ||
F组:将小鬣蜥移走 | F组大鬣蜥存活率与E组差别不大 |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_____.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组是对照,A组中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有可能是两者有共同的资源表现为竞争,也有可能大鬣蜥捕食小鬣蜥;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可以排除大鬣蜥捕食小鬣蜥.
(2)从实验来看,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则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
(3)当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对彼此的影响较弱,所以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其中E组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的环境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缺一不得分) 捕食
(2)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
(4)E
(2)从实验来看,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则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
(3)当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对彼此的影响较弱,所以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其中E组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的环境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缺一不得分) 捕食
(2)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
(4)E
看了(2013•河南二模)有人在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 2020-04-12 …
(2009•溧水县二模)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一)、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 2020-04-12 …
实验中学甲乙两组同学开展了下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验观察小组同学试验了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 2020-04-12 …
(9分)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 2020-05-24 …
● 某网站向CA 申请了数字证书,用户通过 (9) 来验证网站的真伪。(9)A. CA 的签名 B. 2020-05-25 …
两道求余数的问题(1)2的33次方除以9所得的余数是多少?2^33=(2^3)^11=8^11=( 2020-07-05 …
做一道两个两位数相加的算式时,把第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成了9,把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9看成了6,此和 2020-07-30 …
甲、乙两个构造相同的验电器都带了正电,但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当用不带电的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的金 2020-11-11 …
请问在问成功的次数时0次算吗?有例题.一项实验有两套方案,每套方案试验成功的概率都是2|3,试验不成 2020-11-28 …
在测量某r定值电阻Rx阻值9实验中,张楠同学选定了如图所示9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由于李骅同学9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