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12分儒家哲学的核心儒家的人的哲学的核心是仁学。孔子赋予仁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普遍品德和最高价值。个人总是

题目详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12分

儒家哲学的核心

    儒家的人的哲学的核心是仁学。孔子赋予仁以新的意义,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普遍品德和最高价值。个人总是生活在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构成人类的群体生活,仁就是规范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原则。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至于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解释。我们应强调的是仁的一般意义,即孔子在回答樊迟问仁时所说的“泛爱众”。“爱人”是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最高原则,也是仁的实质所在。这种爱首先源自对亲人的爱,然后扩大到爱其他人。在他看来,仁是人人都可具有的,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所以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得更清楚,“仁也者,人也”,直截了当地把仁和人性等同起来了。

    关于人性的讨论是先秦时期各个哲学学派注意的焦点之一,对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孔子认为,人性基本上是相似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似乎主张一种自然平等论,即人天生都有同样的人性,人与人的差别是后天造成的,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和个人的努力。儒家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看作发展人性的最重要手段。因为人性基本上相同,所以所有人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即所谓“有教无类”。在这方面,孔子的主张与柏拉图有很大不同,因为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认为人生来是不平等的,只有少数精英分子才应获得最好的教育。人的高度可塑性是儒家的基本看法,即认为通过教育和个人努力学习,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在道德和才能方面成为卓越的人。

    孔子的仁学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中自我意识的开始。人作为主体取得了主动性和独立性,“自我”被确立起来了。这种作为主体的自我并非源自主客体的一分为二或人与自然的分裂,而是源自“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仁必须在人和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但仁的起点和体现总是在个人自己身上。孔子在解释仁的本质时指出,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仁的标准就在自己心中,人作为道德的主体,按自己内心的愿望去行事,而不是受外界强制性力量的约束。实行仁是高度自觉自愿的道德行为,同时又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儒家认为,人的本质是仁,但要达到这一道德品质必须通过后天的“修己”和不断努力学习。一个人的自我道德完善完全要靠自己,除了学习还要不断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反省,及时改正。但“修己”而达到个人道德完善并不是最终目标,还需把仁推广给别人,即所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把仁的原则应用于广大人群,把人当作人来看待,互相爱护和尊重。爱他人也不是单纯的同情,而是要做有益于人的实事,给众人带来福祉。从自身做起,推广到家庭、社会、国家,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实施仁的整个过程。儒学经典之一《大学》中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公式长期以来被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遵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过很大的影响。

    儒家的人的学说重视人格的塑造,强调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自尊自爱,不屈不挠,为道德理想而献身。“匹夫不可夺志”,即使是普通人也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尊严,不容他人剥夺。而要成为大丈夫则更需历经各种艰苦磨炼而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人格。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道德理想,甚至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必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儒家所推崇的这种人格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为祖国的崇高事业而献身。这些都是儒家的人的学说的积极意义。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而一般动物虽然也有群体生活,但并不遵循任何伦理原则。

    B.孔子认为“仁”就是“泛爱众”, 这种爱源自对亲人的爱,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既有恻隐之心,也给人带来福祉。

    C.儒家的人的学说重视人格的塑造,强调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儒家的仁学通过人与他人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来确立自我意识。

    D.孔子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揭示仁的本质的积极意义,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揭示仁的本质的消极意义。

2.下列能体现儒家“仁学”思想的诗句的一项是                              (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3.孔子为什么主张“有教无类”?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从全文看,儒家的人的学说的积极意义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考查对文意的理解。A项与原文“人类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意思一致;这里推理如下: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一般动物与人类有根本区别,一般...
看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个整式与多项式x的平方减y的平方的差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则这个整式为()一个整式与多项式x的平  2020-04-22 …

用三连格(横的或竖的)去框右面表格中的数,每次框三个数.是11~70之间.(1)框出的三个数的和最  2020-05-13 …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在不同速度下  2020-05-16 …

《我身上裹着的是我的父母》阅读答案北极,被称为世界的冰窖.在这儿,生活着一种浑身长满绒毛的鸟儿——  2020-05-16 …

上海市初二语文阅读训练给我一些初二语文阅读的题目(如果有初三的,请把初二和初三分开来),我现在只是  2020-05-16 …

小明读一本书,上午读了一部分,这时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1:9,下午比上午多读6页,这时已读  2020-05-20 …

英语翻译亲爱的老师: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很感谢你给予我的全部帮助。老师,我想对您说,我不会遗忘您总  2020-06-07 …

牛三定律是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施力物体是否受到受力物体给  2020-06-08 …

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探究1: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  2020-06-12 …

“同予者何人”的予读第几声?按翻译来的话,“予”是“我”的意思.查了字典上面说作“我”时读第二声,  2020-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