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百年疏漏鲁枢元在文明之初,中国人与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认识也许比较接近。比如泰勒士(Thales)把自然比作“母牛”,老子则把自然比作“玄牝”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百年疏漏  鲁枢元

在文明之初,中国人与希腊人关于自然的认识也许比较接近。比如泰勒士(Thales)把自然比作“母牛”,老子则把自然比作“玄牝”——一个巨大而玄妙的母体,他们都倾向于把自然看作一个包括人类在内的、独立的、完整的、充满活力的、拥有自己心灵的生命体。

但在西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自然从人的世界中渐渐被分离出来,成为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另一个世界,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尤其是到了近代,在西方的主流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儿、牛顿的著作中,自然已经被彻底地物质化、实体化,成为一架遵循所谓客观规律运转的机器,成为人类智力认识与把握的对象,成为人类从中谋福利的外在资源。即使在黑格尔哲学中,也只把自然看作一种“外在的”东西、绝对精神的物质外壳,甚至“只是知性处置的尸体”。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是,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主宰,是世界的中心。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关于自然的观念,尽管中间也曾有过不同学派的分歧,但就其主流而言,却始终没有背弃那个最初的原点,即人与自然没有截然的界限,总是声气相感、血脉贯通的。

简言之,如杜维明一篇文章中所强调的: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解释是浑沌的、动态的、循环交替的,那不是物理学的,而是接近生物学、系统论的。就像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具有“很明显的精神生理”。古代中国人在文学艺术创造过程中,“人与自然是声息相通的,他们永远相依为伴”。

其实,刘勰《文心雕龙》一书在开宗明义的“原道篇”中,就反复论述了这样的自然观与文学观:文学之道乃自然之道——天、地、人,三位一体;日月、山川、文章三位一体;形声、文采、心灵,三位一体;“天地之辉光”、“生民之耳目”、“夫子之辞令”亦同为一体。刘勰的主张,显然也是接近于“生物学”与“精神生理学”的。它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大相径庭,与怀特海、贝塔朗菲的有机整体论、系统论哲学倒是颇为接近的。20世纪以降,我们借用西方概念形而上学的视野,总是倾向于把此类思维模式看作“原始思维模式”,看作低级的、落后的、幼稚的,甚至愚昧的思维模式。现在看来,尤其是从当前生态运动的视野看来,这种思维反倒更接近当代人追求“人类-自然一体化”的生态型世界观。

遗憾的是,我们的文学史家反倒习惯于站在西方正统哲学的立场上,拒绝祖宗的这份珍贵遗产,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周振甫在注释《原道篇》时,则断然批评刘勰不该把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与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混为一谈,坚定地在“人”与“自然”之间筑起一道边界森严的壁垒——这也许就是一种集体意志对个人学术活动的无形的拘限。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0期)

对“这也许就是一种集体意志对个人学术活动的无形的拘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自然观长期被以往社会变革的主流当做古代文化的糟粕,所以,我国当代文学史家难免把自然看作一种“外在的”、绝对精神的物质外壳。

B.《文心雕龙》的文学内在价值与当代社会意识的成见在文学史书写的诸多论题中形成了显著反差。

C.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主流思想的借鉴改变了中国社会思潮发展的总动向,使周振甫们失去了瞻顾历史的自信。

D.走出自然、改造自然,意味着文学的发展进步;顺应自然、返归自然,则意味着文学的消极乃至反动。这种形而上学的认识影响了中国文学史家的判断力。

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培根、笛卡儿、牛顿、黑格尔的著作中,自然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是人类智力认识与把握的对象。

B.人们关于自然的观念,尽管中间也曾有着不同学派的分歧,但就其主流而言,对宇宙的解释却始终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大相径庭。

C.荣格认为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解释是浑沌的、动态的、循环交替的,具有“很明显的精神生理”。

D.中国古代文学观中有些被看作低级的、落后的、幼稚的,甚至愚昧的思维模式,更接近当代人追求“人类-自然一体化”的生态型世界观。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子把自然比作“玄牝”,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被指责为“原始思维”,说明中国文学的传统之一被一些大胆而草率的假设肢解了。

B.自然是个充满活力的、可以化育万物的母体,自然之道就是文学之道。“天地之辉光”、“生民之耳目”、“夫子之辞令”总是声气相感、血脉贯通的。

C.其他国家的文学史也许可以忽略“自然”,唯独中国文学史的书写绝对不能无视“自然”的存在。

D.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学历史的书写必须切合这个民族文学的特质,中国文学史家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垒筑壁的现象则应该引起学界广泛的反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A答非所问,解释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B挂一漏万,解释的是“这”的意思或者“拘限”的具体表现;D无中生有,文中无“走出……进步”一类信息。
【小题2】遗漏信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扩大了论断的范畴。干扰项是C,文中“具有‘很明显的精神生理’”的主语是“中国古代人对宇宙的解释”,转述有效。
【小题3】逆命题错,文中“文学之道乃自然之道”是文学取法自然的意思。并非所有的“自然法则”都是文学之道。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百年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数学问题(⊙﹏⊙b汗)有13个自然数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时是26.9,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  2020-04-27 …

问个简单的高一函数概念章的题已知f(x)=x^2+2x-3,求(1)f(-2),f[f(-2)](  2020-06-03 …

关于数学一道求导的定义域的问题我是高中的,刚学,然后看到了一道题:f(x)=In[(x+2)(x+  2020-06-06 …

姜白石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征老自题其米山曰: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  2020-07-05 …

英语觉得很好做可是都做错做的时候大概就是把题目看一下,觉得可以大概可以翻译出来了,然后对选项就没有  2020-07-10 …

英语觉得很好做可是都做错做的时候大概就是把题目看一下,觉得可以大概可以翻译出来了,然后对选项就没有分  2020-11-03 …

兄弟三人分24个苹果,每人所得个数分别等于其三年前各自的岁数.如果老三把所得的苹果的一半平分给老大和  2020-11-06 …

智商测试题目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  2020-11-10 …

小夏在球场上看见了吴老师,他迅速走上前去从后面突然使劲拍打了一下老师的后背,来打招呼,结果他发现老师  2020-12-21 …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①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②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