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稷下之梦齐国的稷下学宫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座永不倒塌的纪念碑。这是出现在齐鲁大地上,文化和学术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不仅是齐鲁,而且整个

题目详情

稷下之梦

  齐国的稷下学宫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座永不倒塌的纪念碑。这是出现在齐鲁大地上,文化和学术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不仅是齐鲁,而且整个的中国政治、学术和文化的历史,都因为这一页的翻开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它引人想象,给予整个民族的精神活动以极大激励,并影响和塑造了我们的民族。

  当年在齐国都城临淄西门即稷门外,建立了“稷下学宫”,招来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其讲学议论。最著名的学者有淳于髡、邹衍、田骈、接子、慎到、宋钘、尹文、环渊、田巴、鲁仲连、荀况和孟轲等近80人。他们一律被列入上大夫,给予优厚的待遇,受到极大的尊宠。稷下学宫在战国时代是各派学者汇聚的一个中心,前后历史约有140年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史和精神史上的一个奇迹。

  稷下学宫的建立是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和自信为基础的。当时的齐国是整个中华文化经济的中心,而齐都临淄是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在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人物都到过学宫游访和讲学。稷下学宫的文学游说之士通常被称做“稷下学派”。

  稷下诸子之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术派别,而是自春秋以来多种学术派别的集合体。他们不仅来自不同国度,而且来自不同阶级阶层。他们各自隶属于那个阶层和派别,是思想和精神的代表。他们一起合奏了一曲百家争鸣的交响乐章。但无论什么学派,都热衷于“作书刺世”,一个“刺”标明了他们强烈的知识分子性,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宽容大度的思想政治环境,一种可以茂长学术和艺术的参天大树的丰沃土壤。 只有这种土壤才可以发掘和浇灌,以至最后的生长和收获。 贫瘠的土地是无法承受这种发掘、冲刷和浇灌的。

  史书对齐国的记载是这样的:“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国之风也。”

  一个“宽缓阔达”,准确而传神地描述了当时的精神状态、社会环境、风尚习俗。整个社会的特质被凸现了。一个政治集团、一个文化集团的自信,必定来自一片土地的自信,没有这种自信就绝不会出现“宽缓阔达”。当时正处于社会大变动之中,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正向着融合与统一的方向发展,而稷下学宫则成了这个时期多种文化交流融会的中心。“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坚决维护你发言的权利”——这一规则实际上正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尽管诸子都可以直接向权力者建议、讽谏,但是他们并没有运用这种自由和这种机会来构陷,起码没有这样的记载。这是一种基本的,也是一种伟大的现象。这样的风尚和品格才无愧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时代的精神和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气度和品格面前结出了丰硕之果。无论阶级、阶层、政治倾向与文化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等等各方面的差异何等巨大,矛盾何等突出,自己的理论中心向何方偏移,有着怎样的学术动机和目的,但一种“多元”的思想和文化格局一直没有因为其他原因而受到影响,真正算得上平等共存。统治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面对着不同的现实问题,对诸子学术的取舍和选择利用仍然会有所侧重。但各家各派在学术上却具有平等地位,更不妨碍他们自己的自由探索、开展争鸣的权利。

  正是在稷下学宫,存在着当时整个中华思想界最激烈的学术争论和思想交锋。人的文化视野处于最开阔的阶段,人的精神也最为振奋,思维能力也至为强大。稷下学者几乎个个能言善辩。史书上曾记载长于辩论的田巴,说他“辩于稷下,日服千人”——一天可以使1 000个辩手膺服,真是不可思议。

  在稷下学宫大概很难听到指斥对方狂妄、大言不惭等等责难,即便有这样的指责,也很难成立,因为那是一个挥洒大言、倡扬大言的场所和时代。那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被一再颂扬过的“宽缓阔达”的时代。

  那样一个时代是没有长于构陷的智识小人的立足之地的。那样一个时代,关于它的一切记录,都是科学和艺术的一个庆幸、一个梦想。伟大的梦想来自伟大的人类。伟大的人类可以创造伟大的时代。

  人类正因为有着强大的记忆能力,她才变得高贵和不朽。

  这个梦是会常常做超的,它标示了人类的光荣。

(1)

下面各项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稷下学派的学术繁荣,与学者们的智慧和探索精神有关,更与当时开放的政治、学术、思想环境有关。这些都给今天以有益的启示。

B.

稷下学派各位学者都受到当时君主的尊崇,他们的学术和政治观点都受到君主们的重视和采纳,因此,对百家争鸣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C.

激烈的学术争论和思想交锋,催生了一批能言善辩的智者。文章记录了田巴“日服千人”的全过程,证明这一点。

D.

有讽谏却无构陷,有争鸣却无责难,这种为人与治学态度恰与当今民主平等观念相合,令作者赞赏并向往不已。

E.

文章结尾处写到人类的记忆能力,意在希望当今人们能够向那个伟大的时代学习,再创新的伟大时代。

(2)

(1)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只有这种土壤才可以发掘和浇灌,以至最后的生长和收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国社会的特质是“宽缓阔达”,请结合文章分析“宽缓阔达”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综观全文,概括稷下学宫能够成为学术中心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题目是“稷下之梦”,请用简练的语言解释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BC;
解析:
(1) B项诸子的观点没有都被采纳;C项没有记录全过程 (2)   (1)这种土壤指当时的宽容平等的政治思想学术环境(1分),发掘和浇灌指诸子的探索与争鸣(1分),最后收获则是指学术的繁荣(1分)。   (2)①自信;②交流融和;③平等共存。(一点1分) (3) ①历史处于大变革时期,需要交流、争鸣与融会。②当时齐国(答社会也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和自信。③统治者的尊崇与宽容。④当时学术环境的自由宽容和平等。⑤各派学者的积极探索和争鸣。(一点1分) (4) 作者通过对稷下之梦的畅想,表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繁荣(1分),和对自由宽松平等的思想学术环境的赞美和向往(1分),希望今天的人类能够再度开创自由宽松平等的思想学术环境,再创稷下学宫式的辉煌(1分)。
看了稷下之梦齐国的稷下学宫已成为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老家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  2020-03-30 …

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  2020-05-17 …

我的信念紧急“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  2020-11-14 …

我的信念“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1)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  2020-11-14 …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4题。老家孙犁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  2020-12-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老家孙犁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2020-12-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老家孙犁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  2020-12-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老家孙犁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  2020-12-26 …

阅读题老家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  2020-12-26 …

老家孙犁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