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宋明理学各有哪些代表人物?(4分)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有何贡献?(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孔子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 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3)宋朝: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朝代表人物:王阳明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进人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主要的思想家代表有:李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看了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歙”这个字究竟读[xī]还是四声,我手  2020-05-14 …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  2020-05-24 …

“民多”的利弊(8分)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  2020-06-14 …

欲将得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对吗?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2020-06-1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国之道,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  2020-06-18 …

为什么“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是摘自  2020-06-19 …

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嫉妒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2020-07-06 …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2020-07-28 …

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  2020-11-02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还是必先与之必先与之&必先予之,是同一个意思?《老子》三十六章不是:“将欲夺之,必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