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

题目详情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 下列各组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 临 深潭,微风 鼓 浪( 临:靠近;鼓:鼓动.)
虽 大风浪不能 鸣 也( 虽:即使;鸣:使……发出响声,使动用法.)
B.扣 而 聆 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聆:听.)
余自齐安 舟 行 适 临汝( 舟:乘船,名词用作状语;适:恰好.)
C.与 向 之噌… 普呦嘤?( 向:刚才的.)
汝 识 之乎( 识:通“志”,记住.)
D.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 也(无射:无射钟.)
大石 侧 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 以为 下临深潭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深浅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 有无 ,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 其实
3.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 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 文字)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说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章结尾段,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所持的各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2.D 3.C 4.(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鼓槌停止敲击,余音还在传扬,就以为得到(名为石钟)的缘由了.   (3)被敲打时发出响亮声音的山...
看了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  2020-05-17 …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章惇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商  2020-06-20 …

章惇是一个怎样的人?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  2020-07-01 …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2020-11-07 …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  2020-11-0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  2020-12-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朱碧潭诗序〔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  2020-12-05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钴铒母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铒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