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实现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今的台湾,当时吴人沈莹在《临
题目详情
实现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今的台湾,当时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上就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七世纪,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从那时起大陆居民也开始迁居澎湖地区,其后逐渐向台湾本岛发展。 ──《台湾志略》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渍,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四: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三国时就已经有了联系,从那时台湾就已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史上加强对台湾管辖的事例?
(2)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此后台湾得以重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材料三、四涉及到的两个国家在解决统一的问题上分别主张采取什么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有何认识?
材料一: 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即现今的台湾,当时吴人沈莹在《临海水土志》上就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七世纪,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从那时起大陆居民也开始迁居澎湖地区,其后逐渐向台湾本岛发展。 ──《台湾志略》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渍,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四: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三国时就已经有了联系,从那时台湾就已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再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史上加强对台湾管辖的事例?
(2)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此后台湾得以重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自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材料三、四涉及到的两个国家在解决统一的问题上分别主张采取什么措施?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有何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据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是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10月25日台湾得以重归祖国.
(3)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片领土被列强所割占.美国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4)材料三涉及的是美国通过进行内战,避免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不同的国家应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统一之路.
故答案为:
(1)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或者清朝设置台湾府.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的胜利.
(3)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片领土被列强所割占.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4)美国:进行内战,避免国家分裂;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不同的国家应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统一之路.
(2)据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是材料二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10月25日台湾得以重归祖国.
(3)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美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片领土被列强所割占.美国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4)材料三涉及的是美国通过进行内战,避免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统一.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不同的国家应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统一之路.
故答案为:
(1)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或者清朝设置台湾府.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的胜利.
(3)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片领土被列强所割占.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分裂国家的叛乱.
(4)美国:进行内战,避免国家分裂;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基本保证,不同的国家应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统一之路.
看了实现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的统一是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设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收益为MR=16-Q,求总收益函数,产量由6万台增加到8万台时,总收益增加了多少 2020-05-17 …
一道经济数学应用题固定成本为36万元,边际成本为C’(X)=2X=+60万元\百台,求产量由400 2020-06-02 …
经济数学应用题,求产量!投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6(万元),且边际成本为C`(x)=2x+40(万 2020-06-02 …
一种机床,四月份的售价为每台2万元,共销售60台.当这种机床售价每增加0.1万元时,就会少售出1台 2020-08-03 …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2020-11-05 …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 2020-11-05 …
1930年,美国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的产量依次为:92万台、6.1万台和5万台;到了1 2020-11-05 …
一道逻辑推理题孙先生在外地经商,四位朋友猜测他的收入.a;孙先生赚了500万元.b:孙先生赚了至少1 2020-11-21 …
投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6(万元),且产量为x(百万)时边际成本为,c'(x)=2x+60(万元/百 2021-01-06 …
某厂生产一种机器的固定成本为0.5万元,但每生产1百台,需增加投入0.25万元.市场对此产品的年需求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