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
B.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
C.中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隶属三省六部。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下属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D.薨,本义是指古代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此外,君主时代称帝王死为崩,也称“驾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六岁时就掌管军万户,并统领其父的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恩宠。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D.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遭到奸人怨恨甚至诬陷;连位高权重的大臣和皇帝近臣他也敢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
②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将发之 | 发: 揭发 |
B. 欲以危法中珪 | 中:中伤 |
C. 且沮盐法 | 沮:阻碍 |
D. 大官不法者,不报 | 报:报告 |
A.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
B.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
C.中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隶属三省六部。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下属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
D.薨,本义是指古代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此外,君主时代称帝王死为崩,也称“驾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六岁时就掌管军万户,并统领其父的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恩宠。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D.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遭到奸人怨恨甚至诬陷;连位高权重的大臣和皇帝近臣他也敢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
②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报:动词,答复.
(2)C 中书省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而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下才设六部,而不是中书省.
(3)A “十六岁时就掌管军万户,并统领其父的军队,镇守建康”,原文为“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十六岁时只是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岁才正式授予管军万户,统领父亲军队.
(4)①然:这样;死力:竭尽全力.句子翻译为: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
②杂:共同;欺罔:欺骗蒙蔽.句子翻译为: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
答案:
(1)D
(2)C
(3)A
(4)①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
②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
参考译文:
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2)C 中书省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而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下才设六部,而不是中书省.
(3)A “十六岁时就掌管军万户,并统领其父的军队,镇守建康”,原文为“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十六岁时只是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岁才正式授予管军万户,统领父亲军队.
(4)①然:这样;死力:竭尽全力.句子翻译为: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
②杂:共同;欺罔:欺骗蒙蔽.句子翻译为: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
答案:
(1)D
(2)C
(3)A
(4)①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
②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
参考译文:
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看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熊哉.说出‘扫六合’的含义和具体时间. 2020-05-13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中的秦王指的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 2020-05-13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怎么意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 2020-05-17 …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载.飞剑诀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诗句反映了1,秦王扫六合,虎视 2020-05-17 …
1、奴隶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A夏商时期B春秋 2020-05-17 …
下列有关黑洞的描述错误的是A黑洞密度极其巨大,能产生强大的引力B现在科学家还看不见黑洞,所以无法真 2020-06-09 …
“虎视何雄哉”这句话的解释——出自李白《古风》之三全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 2020-06-22 …
把三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2分)出得洞口,再看周围 2020-07-15 …
十、小资料。双龙风景名胜区位于金华市城北8千米处的西南山麓,是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景区分为 2020-07-23 …
有一对联求横批请赐教横批:上联:一棍二洞爽三人怎奈四进五出六神无主终七零八落令九回肠断十足扫兴,下联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