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19题。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8、这首词中“砌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19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8、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19、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8、“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19、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
赏析:“别来春半”,点明这是写离愁,也说明此诗正是“春半”,春天已过了一半了,那刚刚流逝的春景我无法找寻,而我明知你远在他方,我也无法探望,岂不更令人凄凉神伤!“伤春悲秋”是古人诗词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本篇亦是以此起兴。“触目柔肠断”五字写出思念之苦,我们应该注意到“断肠”(肠断)这种感受最是在分别或思念故乡,亲人时容易体会到,古诗有“好去莫回头,一看肠一断”来摹写分别时的悲切场景;古时交通音信不发达,分手一次,不知道是否还有机缘再见,故此时正是肠断时。现在作者和自己的同胞兄弟天各一方,无缘相见,岂不是更令人柔肠寸断?这五字毫不掩饰,毫无艰涩之言,却道出了一片深挚的手足之情。“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就是台阶。这两句极力写出撩乱情怀的景物,景物写得越突出,情绪就得以更饱满的体现。台阶下落满点点梅花,零乱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来一身,这岂不是诗人愁苦心情的体现吗?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国际即在沦亡之睫,作为一国之君,又想到兄弟长留异乡,怎不叫人心乱如麻,偏这梅花不解人意,撩拨人的无名愁思,“言愁之欲去仍来,犹雪花又拂又满”,艺术的体现了愁之多之盛;而且当我们仔 细的体味这句词的表达时,往往会对这个“还”字赞不绝口,若易之为“尚”、“犹” 等字,决没有这个“还”字来得传神,字虽“熟”而不显“俗”,反而更显神韵,这就 是所谓“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吧。 下阙“雁来”句是从自己着眼,没有对方的音信,古代有凭雁足传书的故事(《汉书,苏武传》),因之看见雁就联想到音信。雁来了,却没有你的音信,我又怎能放心得下!后面“路遥归梦难成”是从对方的观点着手,从汴京到金陵,路途遥远,你就是从梦中想回来,也恐路远难成归期吧。最令人叹服的是末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很绵绵,邈无尽期,“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不仅如稼轩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念奴娇》)一样说出了愁恨之盛,同时还兼有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一样说出了所以积成很多愁恨的情况;而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来比象愁恨,更能说出愁绪的旋生旋灭,排除不尽的意味,更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詹安泰《李王[王景]李煜词》),这“春风吹又生”的春草,和上面“拂了一身还满”的梅花一样有相通之处,在本质上和愁恨有共同之点,何况“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 淮南小山 招隐士》),春草本来就是引动离情的景物。这种精深,又形象的手法的运用,是李煜高度艺术成就的一种表现。 |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19...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能表示质量数是37的阴离子是()A.19个质子,18个中子,19个电子B.18个质子,19个中子, 2020-05-13 …
根据下面这组材料,写出“清明”中“清”字的意思。①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清”的解释是:“朖(通“朗 2020-05-16 …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18.6%的浓氨水稀释至0.3%,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8.6%的氨水是指A、10 2020-05-23 …
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故事“18颗樱桃,18次弯腰”的英文版18颗樱桃,18次弯腰歌德在他的《叙 2020-06-09 …
阳光小区有五栋楼,其中第3栋楼是18层楼,每层2户,有3个门.请你给这栋楼的每户编号.其中3门18 2020-06-18 …
截至2013年4月6日17时,全国共报告1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板蓝根是中药中的清热解 2020-06-21 …
1、含盐10%的盐水m千克,其中盐重10%m千克;含盐18%的盐水n千克,其中盐重18%n千克;如 2020-06-30 …
六(2)班有48名同学,其中女生18名,后来又转来几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40%,转来 2020-07-0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历史年代标尺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 2020-07-2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2020-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