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阅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阅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
| 阅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小题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2分) 小题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6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初夏。(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1分,答出两点即可 )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1分) “晴”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 “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3分,一点2分,两点3分。) |
|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诗作者写选择了典型的、有季节特点的意象来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首句“梅子黄时”是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指五月。第三句写到的“绿阴”,游山归来的路上,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到黄莺声,“添得黄鹂四五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这些都是初夏才有的景致。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处处写景又处处抒情。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 |
看了 阅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爱因斯坦“第四次世界大战”那个名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怎么打.但是我却知道第四次将如何打 2020-05-13 …
一口水井,水面比井口低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却下滑了0.1 2020-05-22 …
李白说好了是《月下独酌》,却又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解?加影子不过俩人,怎么可以是三个人 2020-06-29 …
一诗巧藏三十六计三十六计相传为檀公所辑,······,却非易事.有一位学子,······你知道三十 2020-07-02 …
英语翻译其实我们都知道,彼此之间再也容不下第三个人.可年轻的我们却不明白包容、坦诚这些最最简单的道理 2020-11-03 …
一口水井,水面比井口低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却下滑了0.15 2020-11-04 …
我先说下我的情况,数学考两小时总剩下半小时的时间,基础题都做完检查了,剩下尾三道数学题,感觉本来争分 2020-11-07 …
三峡练习题(只有一道填空)三峡中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道 2021-01-06 …
1.文言文题:在郦道元的《三峡》中,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4段 2021-01-06 …
“说三国,道三国”,三国时期是不容易让人们忘却的阶段。那么三国时期称帝的是()A.曹操、刘备、孙权B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