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注释:①泛,乘船(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2
题目详情
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1)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季节特点应从所写景物中推断.“梅子黄时”是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指五月.“绿阴”,“添得黄鹂四五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这些都是初夏才有的景致.
(2)解答作者心情,必须从景物入手.文中写了哪些景,对应了作者什么心情.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处处写景又处处抒情.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
答案:
(1)初夏.(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1分,答出两点即可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1分)“晴”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3分,一点2分,两点3分.)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2)解答作者心情,必须从景物入手.文中写了哪些景,对应了作者什么心情.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处处写景又处处抒情.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
答案:
(1)初夏.(1分)从梅子黄时,绿阴不减,黄鹂声可以推知.(1分,答出两点即可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诗人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借景抒情).(1分)“晴”字,在黄梅雨季能有“日日晴”岂不喜出望外?“绿阴”,绿阴添凉爽,走起路来轻松,此二可喜也.三是“黄鹂四五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使诗人感到高兴.(3分,一点2分,两点3分.)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看了读下面-首宋诗。回答问题。三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时是南宋还是北宋我觉得应该是南宋.还有一个,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明朝前期的国 2020-05-23 …
宋以前,印刷刊行的主要是日历、佛经。宋初,在宋太宗的主持下,大量编印出版典籍,并着手编纂一套权威版 2020-06-16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 2020-06-21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 2020-06-21 …
一次函数当图象与X轴平行时一次函数Y=KX+B(K不等于0)当图象与X轴平行时,斜率K等于多少?( 2020-06-29 …
两人于宋村同时去北京,出发2时后甲在乙前方6千米,此时甲因事又重返宋村,行30分和乙相遇.甲抵宋村 2020-07-01 …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 2020-07-04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 2020-07-07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 2020-11-04 …
北宋仁宗时,传闻曾经有地方官在“盗贼”临城时放弃抵御,开城犒赏。这则传闻最能反映()A.宋代存在严重 20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