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10分)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10分)
孟子也许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系统地阐述战争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并把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儒家最高的伦理原则“仁”是孟子战争观的源头,但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他将“仁”落实在“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在“礼制”上。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两者的战争观开始分道扬镳。孟子所描绘的“仁政”蓝图对于理解其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孟子?梁惠王上》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仁政”伊始,“王道”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的“仁”与现实主张“民本”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其意义在于“民本”意识在伦理道德领域找到其依据,反过来,“仁”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亦在现实政治领域找到自己的归宿。二者在“仁政”的政治层面得到统一。这和孔子将“仁”与“礼”统一在“礼制”中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为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对以纯粹功利为目标的战争,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深恶痛绝,愤愤然而道:“善战者服上刑”。但他绝不是一个“非战主义者”和“非暴力主义者”,孟子竭力主张战争应成为行“仁政”手段,即为实现上述这幅蓝图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儒家战争观的重要概念和命题,例如:“王师”、“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天吏”、“以至仁伐至不仁”,“诛一夫”等。
虽然,“仁政”已将“仁”与“民本”合二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尺度:一为道德、一为现实政治。“仁者无敌”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则立足于现实政治层面,由于儒家的最终归属在道德领域,“王师”、“仁者无敌”、“以至仁伐至不仁”、“天吏”等又都属战争的道德命题,这就意味着“民本”意识已成为沟通战争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媒介或中间环节。战争超越了功利层次上升至道德层次 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围中获得道义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归宿。儒家道德原则取代了自然状态的功利原则,成为战争的前提。儒家最高道德原则“仁”经由“民本”这一环节继续延伸至战争领域,借助战争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彻底的现实的外在显现。战争即为“仁”这一道德观念在现实中最有力之代言人。因此,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是东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战争观。
14.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礼制”发动战争。
B.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仁政”思想与“民本”思想的融合。
C.孟子关于“仁”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
D.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仁政”发动的战争。
15.填空(3分)
(1)根据文意,孟子与孔子相比,其战争观的相同点是(不超过12字)
(2)不同点是:
①
②
16.作者为什么说“儒家的战争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主义的战争观”?请分条简要陈述。(4分)
答:
气缸使用的问题控制系统中有1.0Mpa,0.7Mpa,0.5Mpa的汽缸,我看到使用的是同一个起源 2020-05-16 …
1.孟子中强烈谴责统治者见死不救的一句是?2.中说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1.孟子中强烈谴责统治者见死不 2020-06-06 …
有关信号与系统已知离散时间LTI系统y[k]-0.5y[k-1=f[k]的完全响应为y[k]=(0 2020-06-12 …
为防止意外,在矿井内同时装了1和2两种报警系统,两种报警系统单独使用时,系统1和系统2有效的概率分 2020-06-13 …
读印度孟买的风频玫瑰图(每一个风羽表示0.5米/秒)完成以下两题小题1:孟买的冬季风速明显要比中南 2020-06-18 …
求《孟母断织》阅读答案1孟母用刀隔断她的织布,是什么动机?原文回答。2孟母认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原 2020-07-11 …
求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S(S+3); 2020-07-30 …
数学系统的漏洞!1/3=0.33...2/3=0.66...1/3+2/3=1而0.33...+0. 2020-12-02 …
计算机操作系统,求解,谢谢!!1.采用简单分页系统的内存管理,页面的大小是8K字节。现有一个逻辑地址 2020-12-28 …
孟母三迁1.孟子的母亲数次更换住处的目的在于,她这样做对吗?2.尽管孟子家里很贫寒,但孟母还是给孟子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