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面问题。幽径悲剧季羡林①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面问题。 |
幽径悲剧 季羡林 |
①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②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③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④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藤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清代笔记中有不少关于北京藤萝的记述。在古庙中,在名园中,往往都有几棵寿达数百年的藤萝,许多神话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萝。北大现在的燕园,是清代名园,有几棵古老的藤萝,自是意中事。我们最初从城里搬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几棵据说是明代传下来的藤萝。每年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⑤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⑥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六院前的和红二三楼之间的那两棵著名的古藤,被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掉。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翻身,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⑦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⑧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 ⑨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感情太多,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⑩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待了二三百年,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 ![]() 1.“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重在写幽径的古藤,但④⑥两段中都写到了其他藤萝,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的是一棵古藤的悲剧,却题为“幽径悲剧”,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扩大化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赏析文中第⑧段画线部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请结合语境说出“十字架”和“背”各有怎样的含义,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师的笔下,幽径的一切景致都富有蓬勃的生机,让读者仿佛跟随大师也来到了北大燕园。但此时大师笔锋一转,点出最让人留恋的还是一株古藤萝。 B.就在大师暗自庆幸古藤萝在十年浩劫中幸免于难时,这株负载和见证了历史和文化的古树却被人悬空砍断。大师用反复手法抒发了自己无法释然的悲伤。 C.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然而依旧出现了“愚氓灭美” 的现象,所以人们过于注重物质而不重精神,整个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D.古藤被斫暗示人们最终摒弃了自然,摒弃了历史。整个燕园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11-05
举报
![]() ![]() ![]()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优质解答
看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考察队从营地P处出发,沿北偏东60°前进了5千米到达A地,再沿东南方向前进到达C地,C地恰好在P地 2020-03-30 …
某高校社团组织远足活动,他们早上8点钟从学校出发,先走了一段平坦的路到达山脚下,然后开始登山.在山 2020-05-22 …
火车进入山洞之前,需要鸣笛示警,由于山崖对声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千米每 2020-06-13 …
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Ⅰ.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 2020-06-14 …
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试警.由于山崖对声音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 2020-07-04 …
火车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在进入隧道前第一次鸣笛,3秒后听到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升,第一次鸣笛 2020-07-19 …
要写一篇英文作文,自从你家搬进城里,已经有好几年没回老家了(hometown)自从你家搬进城里,已经 2020-11-14 …
甲、乙两汽车沿平直公路向山崖下的山洞驶去,甲车行驶速度为36km/h,乙车行驶速度为15m/s,在行 2020-12-15 …
甲,乙两汽车沿平直路面向山崖下的山洞驶去,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36km/h,15m/s,在行进过程 2020-12-15 …
是不是在宇宙中一直前进会回到起点?若如此.相对论的孪生子悖论中就不用掉头了,一直匀速前进还是可以回到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