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 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 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
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 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 1908 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 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
“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社会转型,近代中西方调整政治参与方式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影响政治参与程度的因素。
材料三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 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 ” ,何来“(19) 11” ?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5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那些推动作用。

明通鉴好看吗?写得好不好?请问,清人夏燮编撰的"明通鉴"写得好不好?我想了解明朝历史,想看明通鉴这 2020-05-17 …
1、假如你是明太祖身边的一明谋臣,请给他指出不利于加强君权的是A废除丞相B设立锦衣卫C分封藩王D设 2020-06-09 …
有谁知道这个典故国王有个贤臣,但王后说这个大臣不够贤明,因为虽然他很能干,但一人之力有限,大臣在位 2020-06-11 …
《史记·殷本纪》里的“言弗臣”的意思,为什么会是“说不能像对待其他臣下一样对待他”?“言弗臣”,直 2020-06-16 …
“昔者天子有争(同诤,下同)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材料说明 2020-06-17 …
文言文阅读(四)小结课文三、拓展·延伸2、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先帝虑汉、贼不两立 2020-06-17 …
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③臣愿奉璧往使④唯 2020-07-01 …
明珠、索额图为什么被叫做“明相”、“索相”康熙时期的明珠、索额图为什么被叫做“明相”、“索相”他们 2020-07-06 …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也.翻译 2020-07-08 …
“如果过去的商朝臣子很快带着他们治下的领土投降,或者遇到一个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商朝旧臣,周朝就承认他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