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心血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说无善无恶是恶心的本体,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就有
明代心血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说无善无恶是恶心的本体,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就有了善恶的差别,要以良知为标准为善去恶,要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哲学智慧有( )
①善恶源于人心,人心善决定着行动能否成功 ②知是行之始,良知是衡量善恶、真伪的标准
③思想支配行动,要加强思想道德、价值观修养 ④知和行紧密联系,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A. 2020-05-13 …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 2020-06-20 …
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 2020-07-07 …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什么意思? 2020-11-05 …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 2020-11-05 …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 2020-11-05 …
明代心血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 2020-11-05 …
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 2020-11-05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A.董“无善无恶心之 2020-12-06 …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所发处便是行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