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如图,△ABC中,∠C=Rt∠,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
题目详情
如图,△ABC中,∠C=Rt∠,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
秒1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
(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1)出发2秒后,求△ABP的周长.
(2)问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另有一点Q,从点C开始,按C→B→A→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P、Q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如图1,由∠C=90°,AB=5cm,BC=3cm,
∴AC=4,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出发2秒后,则CP=2,
∵∠C=90°,
∴PB=
=
,
∴△ABP的周长为:AP+PB+AB=2+5+
=7+
.
(2)①如图2,若P在边AC上时,BC=CP=3cm,
此时用的时间为3s,△BCP为等腰三角形;
②若P在AB边上时,有三种情况:
i)如图3,若使BP=CB=3cm,此时AP=2cm,P运动的路程为2+4=6cm,
所以用的时间为6s,△BCP为等腰三角形;
ii)如图4,若CP=BC=3cm,过C作斜边AB的高,根据面积法求得高为2.4cm,
作CD⊥AB于点D,
在Rt△PCD中,PD=
=
=1.8,
所以BP=2PD=3.6cm,
所以P运动的路程为9-3.6=5.4cm,
则用的时间为5.4s,△BCP为等腰三角形;
ⅲ)如图5,若BP=CP,此时P应该为斜边AB的中点,P运动的路程为4+2.5=6.5cm
则所用的时间为6.5s,△BCP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t为3s、5.4s、6s、6.5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6,当P点在AC上,Q在AB上,则PC=t,BQ=2t-3,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2t-3=3,
∴t=2;
如图7,当P点在AB上,Q在AC上,则AP=t-4,AQ=2t-8,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4+2t-8=6,
∴t=6,
∴当t为2或6秒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AC=4,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C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出发2秒后,则CP=2,
∵∠C=90°,
∴PB=
22+32 |
13 |
∴△ABP的周长为:AP+PB+AB=2+5+
13 |
13 |
(2)①如图2,若P在边AC上时,BC=CP=3cm,
此时用的时间为3s,△BCP为等腰三角形;

②若P在AB边上时,有三种情况:
i)如图3,若使BP=CB=3cm,此时AP=2cm,P运动的路程为2+4=6cm,
所以用的时间为6s,△BCP为等腰三角形;
ii)如图4,若CP=BC=3cm,过C作斜边AB的高,根据面积法求得高为2.4cm,
作CD⊥AB于点D,
在Rt△PCD中,PD=
PC2−CD2 |
32−2.42 |
所以BP=2PD=3.6cm,
所以P运动的路程为9-3.6=5.4cm,
则用的时间为5.4s,△BCP为等腰三角形;
ⅲ)如图5,若BP=CP,此时P应该为斜边AB的中点,P运动的路程为4+2.5=6.5cm
则所用的时间为6.5s,△BCP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t为3s、5.4s、6s、6.5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6,当P点在AC上,Q在AB上,则PC=t,BQ=2t-3,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2t-3=3,
∴t=2;
如图7,当P点在AB上,Q在AC上,则AP=t-4,AQ=2t-8,
∵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4+2t-8=6,
∴t=6,
∴当t为2或6秒时,直线PQ把△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看了如图,△ABC中,∠C=Rt∠...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一物体以v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测得第三秒末和第七秒末的速度分别 2020-05-13 …
如图,已知AB=12米,MA⊥AB于A,MA=6米,射线BD⊥AB于B,P点从B向A运动,每秒走1 2020-06-15 …
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米/秒2,那么开始刹车后2秒与开始刹车后6 2020-07-03 …
已知:如图数轴上两动点A、B原始位置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1)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P对 2020-07-09 …
并给予算法,不甚感激~计算方式:从1斤开始计时,每秒计算一次.第二秒是上次斤数倍数.算法就是第1秒 2020-07-11 …
心电图正常值是多少呀心率:73次每秒P时限:107毫秒PR间期:173毫秒QRS时限:114毫秒Q 2020-07-23 …
如图,已知AB=20米,MA⊥AB于A,MA=10米,射线BD⊥AB于B,P点从B点向A运动,每秒 2020-07-25 …
如图①,M、N、P是数轴上顺次三点,M、N之间的距离记为MN,M,P之间的距离记为MP.(1)若M 2020-07-29 …
某一物体以v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测得第三秒末和第七秒末的速度分别为 2020-12-09 …
如图,已知线段AB=18米,MA⊥AB于点A,MA=6米,射线BD⊥AB于B,P点从B点向A运动,每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