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日知录》是一部亨“之书,是他学术和思想的结晶。“日知”,出自“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至于成书过程,顾炎武说:“愚自
题目详情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日知录》是一部亨“之书,是他学术和思想的结晶。“ 日知”,出自“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至于成书过程,顾炎武说:“愚自少读 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曰知录》初刻本完成后,他仍 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他说著书当如“采铜于山”,而不可“废铜锜钱”,急于求成。 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敗,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 ‘古人又 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他在《曰知录》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论点。他认为改朝换代、权力更替,属于“亡国”,肉食者谋之,与百姓没有大的干系;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則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敗,属于“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焉耳矣”。这里提出的“天下兴亡”其实已不再是针对反清复明,而是在于捍卫社会的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的命运。他认为以天下之大,仅靠君主一人是管理不好的,而应该扩大民间百姓的 权力,重视民众的力量,突出民众的地位,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他以“封建”和“郡县”制度为例,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 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則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这是他历史盛衰思想的又一基本观点。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 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褎亡。
(节选自钟岳文《< 日知录 >:一部讲求经世之学的“资治之书”》,有删改)
(1)请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
(2)请简要概括顾炎武的治学态度。
(3)请结合材料,分析《日知录》中“资治”的意义。
(节选自钟岳文《< 日知录 >:一部讲求经世之学的“资治之书”》,有删改)
(1)请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
(2)请简要概括顾炎武的治学态度。
(3)请结合材料,分析《日知录》中“资治”的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文中相关的信息为“这里提出的‘天下兴亡’其实已不再是针对反清复明,而是在于捍卫社会的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的命运”“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則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敗,属于‘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焉耳矣”.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学而不已;“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曰知录”,注重积累;“初刻本完成后,他仍 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精益求精;“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敗,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经世致用;“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尊重他人学术成果.
(3)从文中找出关键句进行概括总结.①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一个平民百姓;③“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④“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 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⑤“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則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重视人心风俗;⑥“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褎亡”,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
答案:
(1)“天下兴亡”不是指改朝换代、权力更替(或反清复明),而是指民族的兴盛灭亡;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或捍卫社会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命运),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肩负责任.
(2)学而不已,注重积累,精益求精,经世致用,尊重他人学术成果.
(3)①“肉食者谋之”,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②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一个平民百姓;③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④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⑤重视人心风俗;⑥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学而不已;“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曰知录”,注重积累;“初刻本完成后,他仍 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精益求精;“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敗,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经世致用;“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尊重他人学术成果.
(3)从文中找出关键句进行概括总结.①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一个平民百姓;③“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④“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 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⑤“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則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重视人心风俗;⑥“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褎亡”,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
答案:
(1)“天下兴亡”不是指改朝换代、权力更替(或反清复明),而是指民族的兴盛灭亡;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或捍卫社会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命运),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肩负责任.
(2)学而不已,注重积累,精益求精,经世致用,尊重他人学术成果.
(3)①“肉食者谋之”,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②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一个平民百姓;③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④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⑤重视人心风俗;⑥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
看了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 2020-04-25 …
慎独《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①,如好好色②.此之谓自慊③.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 2020-04-27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中“以谓”和“文”的意思.尤其是文,一定要解释清楚,谥号为什么是文 2020-06-08 …
1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 2020-06-11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 2020-06-13 …
其下平旷,有泉侧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2020-06-21 …
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 2020-07-28 …
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 2020-07-2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所 2020-07-28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