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设f(x)在(-∞,+∞)内可导,对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对任意的X,f′(X)>0.这个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答案是举例y=x³.但是根据导数的定义,当X1→X2分子分母均大于0,f′(

题目详情
设f(x)在(-∞,+∞)内可导,对任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对任意的X,f′(X)>0.这个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答案是举例y=x³.但是根据导数的定义,当X1→X2分子分母均大于0,f′(X)不就大于0吗?我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从最本质的定义式上得不出等于0.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虽然分子分母均大于0,但是(f(X1)-f(X2))/(X1-X2)的值在X1→X2时极限可能为0.此时f'(x)就等于0了.事实上对于一元函数若它可导则一定连续,则根据函数点连续的定义可知f(X)在X→X2时其极限值为f(X2),令X=X1,则当X1→X2时有f(X1)的极限值为f(X2),根据极限的运算(f(X1)-f(X2))/(X1-X2)的值在X1→X2时极限值为0,这样f'(X)就等于0了.对于f'(X)>0的情况很好理解,对于X1>X2时,都有f(X1)>f(X2),说明该函数严格单调递增,则必然满足f′(X)>0.
看了设f(x)在(-∞,+∞)内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