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实验,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热敏电阻Rt(常温下约8kΩ)、温度计、电流表mA(量程1mA,内阻约200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1OkΩ)、电池
题目详情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热敏电阻 的温度特性”实验,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热敏电阻Rt(常温下约8kΩ)、温度计、
电流表mA(量程1mA,内阻约200Ω)、
电压表V (量程3V,内阻约1OkΩ)、
电池组E (4.5V,内阻约l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
开关S、导线若干、烧杯和水.
(1)根据提供器材的参数将图甲所示的实物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实验开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应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
(3)利用补接完整的实验装置测量出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画出该热敏电阻Rt-t图象如图乙中的实测曲线,与图中理论曲线相比二者有一定的差异.除了偶然误差外,下列关于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不定项选择)
A.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大
B.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小
C.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电流表应改为外接法
(4)将本实验所用的热敏电阻接到一个电流 较大的恒流电源中使用,当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平衡时,满足关系式I2R=k(t-t0)(其中k是散热系数,t是电阻的温度,t.是周围环境温度,I为电流强度),电阻的温度稳定在某一值.若通过它的电 流恒为 50mA,t0=20℃.,k=0.25W/℃,由实测曲线可知该电阻的温度稳定在______℃

热敏电阻Rt(常温下约8kΩ)、温度计、
电流表mA(量程1mA,内阻约200Ω)、
电压表V (量程3V,内阻约1OkΩ)、
电池组E (4.5V,内阻约l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
开关S、导线若干、烧杯和水.
(1)根据提供器材的参数将图甲所示的实物图中所缺的导线补接完整.
(2)实验开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应置于______端(选填a或b)
(3)利用补接完整的实验装置测量出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值,画出该热敏电阻Rt-t图象如图乙中的实测曲线,与图中理论曲线相比二者有一定的差异.除了偶然误差外,下列关于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或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不定项选择)
A.电流表的分压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大
B.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阻的测量值总比真实值小
C.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电流表应改为外接法
(4)将本实验所用的热敏电阻接到一个电流 较大的恒流电源中使用,当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向周围环境散热达到平衡时,满足关系式I2R=k(t-t0)(其中k是散热系数,t是电阻的温度,t.是周围环境温度,I为电流强度),电阻的温度稳定在某一值.若通过它的电 流恒为 50mA,t0=20℃.,k=0.25W/℃,由实测曲线可知该电阻的温度稳定在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1所示.(2)因当滑动触头打到a端时待测电路电压或电流为零,从而保护电流表.故答案为a.(3)应用描点法作图,图象如图2所示.由于实验采用的是电流表内接法,所以电压表读数大于...
看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热敏电阻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电费计算A、HZ、W、V换算我们都知道,1000W/小时为一度电.v*A约等于W我充电器上写的是V 2020-05-17 …
电动势E=W/q单位不一致如何解释?电动势的单位为V功的单位为J电量的单位为C由欧姆定律得V=A* 2020-05-22 …
在密闭容器重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mol/ 2020-05-23 …
已知速度和位移关系,如何求位移与时间关系例如A^2=(1-X/B)V^2一质点从X=0运动至X=B 2020-08-03 …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两球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已知mA=3kg,vA=5m/s,mB=4kg 2020-11-01 …
(2014•龙岩模拟)对于反应aA+bB=dD+eE,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v(A)a=v(B)b 2020-11-12 …
如图所示的电压表,如果选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它的量程是V,分度值是V,表盘的示数是V;如果 2020-11-29 …
小王从甲地到乙地的往返时速分别为a和b(a<b),其全程的平均时速为v,则()A.a<v<abB.v 2020-12-09 …
小王从甲地到乙地的往返时速分别为a和b(a<b),其全程的平均时速为v,则()A.a<v<abB.v 2020-12-09 …
一道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题.很简单,但是我做不来.有ABC三种气体,可发生如下反应:A+2B=2C.若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