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云女子不英雄陈家萍秋瑾的世界里,薄凉却不乏温暖。1907年7月13日,军队荷枪实弹包围大通学堂之时,山阴县令李钟岳在现场,向士兵大呼:“但加逮
漫云女子不英雄
陈家萍
秋瑾的世界里,薄凉却不乏温暖。1907年7月13日,军队荷枪实弹包围大通学堂之时,山阴县令李钟岳在现场,向士兵大呼:“但加逮捕,弗许伤害。”
秋瑾被捕后,李钟岳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字传世的绝命诗。
《民国文献合集·秋瑾篇》载,7月15日子夜,李钟岳提审秋瑾,告之“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亮之也”。当场“泪随声堕”,身边吏役皆“相顾恻然”。秋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请作书别亲友,一临刑不能脱衣带,一不得枭首示众。李答应了后两件。有兵士欲拽秋瑾前行,秋瑾杏眼圆睁,斥道:“吾固能行,何掖为?”及至轩亭口,秋瑾立定,对刽子手从容笑道:“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乃张目四顾,复闭目曰:“可矣。”遂就义。县官监斩毕,在肩舆中痛哭以归,路人为之泣下。
秋瑾高贵的头颅搁在刽子手的刀下之前,向着世界最后的一瞥,那种目光,一定是母性的,柔情的。她的心中,一定满溢着基督式的悲悯。
“琴瑟异趣 伉俪不甚相得”,倘若得遇知己,秋瑾血液里铁马冰河的浓度是否得以稀释?这种畅想,令人心惊。革命前的秋瑾,冷下心肠,与夫儿划清界限;为了引领女同胞走向高处,她抵制脂粉、嗜着男装……而在生命的倒计时,她恢复成儿女情长的女人本色,作书别亲友,秋瑾的亲情含量从未因革命而锐减;临刑不脱衣带,可见,她的性别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在男性化的着装与行动中,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女人,一位美丽的、高贵的女性……
热血,女性,且美丽、年轻、富有才华,为革命献身,这是传奇。秋瑾的血,牵动着古老民族的神经末梢。秋瑾之死,激怒了中国人,引起公愤民怨。秋瑾的“秋风秋雨”检验了中国人的良知底线——哀惋和抗争声充斥报端。
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秋瑾以殷红的血,触痛了麻木的国人,让最无情的人也恻隐,让有良知的人愤慨。她的血,没有白流。
10.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4分)
着 男装( ) 泯 灭( ) 殷 红( ) 愤 慨 ( )
11.联系全文,说说秋瑾的从容就义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12.文章反复交代山阴县令李钟岳“泪随声堕”“痛哭”,有何作用?(2分)
13.在生命的倒计时,秋瑾为什么恢复成儿女情长的女人本色?(用原句回答)(2分)
14.下列对秋瑾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2分)
A.这一诗句写出秋瑾被捕时的情景:绵绵秋雨,伴着寒冷的秋风,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
B.这一诗句揭露了反动派不择手段,大肆屠杀进步人士,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令人窒息。
C.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
D.这一诗句表达出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
1.下列国际大都市,位于欧洲的是()A上海B东京C纽约D伦敦2.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生于公元前 2020-04-07 …
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1.螃蟹过街——()2.水上的浮萍——()3.月亮里 2020-04-12 …
下面是一首咏唱苏州园林的“怡园”诗,次序已被打乱.请将它还原.并找出相匹配的课文原句.1.水芝开出 2020-06-17 …
被打乱的诗排哈顺序1.水芝开出似年轮2.便有红鱼跳绿萍3.石幢一尺桃花雨4.叠石疏泉不数旬 2020-06-23 …
漫云女子不英雄陈家萍秋瑾的世界里,薄凉却不乏温暖。1907年7月13日,军队荷枪实弹包围大通学堂之时 2020-10-31 …
漫云女子不英雄陈家萍秋瑾的世界里,薄凉却不乏温暖。1907年7月13日,军队荷枪实弹包围大通学堂之时 2020-10-31 …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认为。不仅存在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而且还存在一个客观化的知识世界即“ 2020-11-24 …
求大神翻译:1、陕西世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世森3、陕西921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部翻译英文)要 2020-12-24 …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年代?1.公元前3世纪2.公元2世纪3.公元前2世纪4.公元3世纪 2021-01-01 …
1.下面是一首咏唱苏州园林中的“怡园”的诗.请将打乱的顺序还原.1.水芝开出似车轮2.便有红鱼跳绿萍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