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年代?1.公元前3世纪2.公元2世纪3.公元前2世纪4.公元3世纪

题目详情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年代?
1.公元前3世纪 2.公元2世纪 3.公元前2世纪 4.公元3世纪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前后一共是两次 张骞(?一公元前114),汉中成固(今陕西成固)人,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旅行家.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使西域的人.西汉前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南下侵扰掠夺.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前87在位)即位时,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心解除匈奴多年来对汉朝的威胁,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工作.当时西域有三十六个小国,其中大的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一、二千人.西汉初年,匈奴征服了西域诸国,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剥削,并把西域作为向西汉进攻的据点和经济后盾.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得知,在今甘肃西北部,原来居住着一个叫做大月氏(zhi支)的部落.匈奴曾经杀死月氏王,并把月氏王的头颅做成酒器,大月氏被迫迁到西域,时刻想报仇雪恨.汉武帝认为如能在西方朕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朝反击匈奴的战争就有了胜利把握.可是,去西域的必经之路——河西走廊处于匈奴控制之下,联络大月氏的任务十分艰险.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使者,担任皇帝侍从的张骞勇敢地担当了这个使命. 公元前138年,张赛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助手,率领一百多人,从长安(今西安附近)跨马西行.不料刚进入河西走廊就被匈奴俘获,扣留了十年之久,而张骞始终“持汉节(汉朝使者的凭信)不失”.匈奴君主单(chan蝉)于为了招降张骞,给他娶了当地人为妻,并且生了儿子,但也丝毫未能动摇他完成朝廷使命的信念.后来,张骞终于找到一个机会,率部属逃出,向西急行,奔波了几十天,历尽艰辛,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大宛派人把张骞一行护送到康居(今苏联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又通过康居找到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在妫(gui归)水(今阿姆河一带)定居,这里“地肥饶”,又很少外族的侵扰,大月氏人满足于眼前的安乐生活,不愿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没有达到目的,一年以后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后趁匈奴内乱才得以脱身,于公元前126年回到汉朝都城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共用了十三年时间, 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了. 公元前119年,汉朝对匈奴发动第三次军事反击,取得了重大胜利,匈奴王庭被迫迁到大沙漠以北.为了防止匈奴势力再起,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高级官吏),派他出使乌孙.乌孙原来游牧于甘肃西北部.后来西迁到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张骞第二次出使的任务,是劝说乌孙重返故地,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张骞此行率领三百多人,每人各备两匹马,并携带价值“数千巨万”的金帛货物和一万多头牛羊.出使的队伍中还有一些持节的副使,以便沿途派往各地.由于乌孙国王已经年老,加上子侄们为继承王位争斗不休,国内比较混乱,因而无意东归.张骞原定目的虽未达到,但他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时,乌孙王派数十名使者随同他一起来到长安.以后,张骞派往中亚一些国家的副使,也分别在对方使者的陪同下,陆续回到长安.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然都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他的直接使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看了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年代?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