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0.5m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导轨上端接有一个R=0.5Ω的电阻,导轨所在平面可划分为I、Ⅱ、Ⅲ三个区域,两导轨间长度为s1=lm的矩

题目详情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0.5 m的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导轨上端接有一个R=0.5Ω的电阻,导轨所在平面可划分为I、Ⅱ、Ⅲ三个区域,两导轨间长度为s1=l m的矩形区域Ⅰ中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长度为s2=3m的区域Ⅱ中无磁场,区域Ⅲ中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0=1 T.在t=0时刻,质量m=l kg且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棒ab从区域I和区域Ⅱ的交界处静止滑下,当金属棒到达区域Ⅱ和区域Ⅲ的交界处CD时,区域Ⅰ中的磁场突然撤去,此后金属棒恰好保持匀速运动.边界CD上方的导轨光滑,边界CD下方的导轨粗糙,不计金属棒与导轨的电阻,金属棒在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金属棒在到达边界CD前的运动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I;
(2)金属棒在区域Ⅱ中运动的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3)金属棒与区域Ⅲ中的两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作业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B-t图象可知,区域Ⅰ中的磁感应强度B=0.5t,金属棒在区域Ⅱ中运动时,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Φ
△t
=
△B
△t
l
s
 
1
=0.5×0.5×1V=0.25V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I=
E
R
=
0.25
0.5
A=0.5A
(2)金属棒在区域Ⅱ中中运动过程中,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ma,
解得a=gsinθ=6m/
s
2
 

s
 
2
=
1
2
a
t
2
 
,得t=1s
因此,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E
2
 
R
t=
0.2
5
2
 
0.5
×1=0.125J
(3)金属棒到达区域Ⅱ和区域Ⅲ交界处时的速度大小v=at=6m/s,此后以该速度匀速运动,金属棒所受安培力大小F=
B
 
0
IL=
B
2
0
l
2
 
v
R
=3N,方向沿导轨向上
金属棒在区域Ⅲ中匀速运动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有:
mgsinθ=F+μmgcosθ
解得μ=0.375
答:(1)金属棒在到达边界CD前的运动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I为0.5A;
(2)金属棒在区域Ⅱ中运动的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为0.125J;
(3)金属棒与区域Ⅲ中的两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375
看了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l=0.5...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