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道德经14章绳绳兮不可名中的“绳”应该读sheng二声;还是读mian二声?
题目详情
道德经 14章 绳绳兮不可名 中的“绳”应该读sheng二声;还是读mian二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视之不见】指人的能见之性,那个能见一切而不是一切的“夷”.如你能见到红色的番茄、绿色的青瓜,蓝色的天,但这一切红绿蓝只是你的能见的见性的用.你用以看,却不见的那个,叫夷.
【听之不闻】指能听之觉性,而非听到的内容;
【搏】在这里作抓、拿解,抓而不得的指我们身体的能动性.如我们能吃饭,能拿起笔,能跑步,能骂人,这一切都是我们本性的起用.不论你是考来了博士文凭,还是赚到一千万,对于这个能用的本性来说,一分不可得.
“夷希微”三者在古希腊文里,是基督的意思.此三者是一非异.
【其上不缴,其下不味】上无光可言,下无暗可说.
【绳绳兮不可名】,绳字有把它解作象声词的,有读mian,有读min的,作比喻混沌的象声感概用法.有人把它直译为绳子,sheng,以这是一非异的夷希微,串起物物万象.这里的不可名,与第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非常道及非常名相当.都不可以以名相故死的.
【复归于无物】,一切有形有相的物相,如上举例的番茄,蓝天,吃饭写字这些,都是道的用,道里无有一物可得,而却万物起用如如.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个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一物的万物之王.
【是谓惚恍】,这两个字,也可作象声、比喻用,没法直名,只能感叹一下了.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没有前后,在前的前面你找不到它,在后的后面,也还是看不到它.它不是一物,却万物不可出.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里没有前后,没有时间相.上古之道与今天之道是一非异,过去、现在、未来同在一道中.通过对道用的了解,能驾驭当下一切的有(对道的用).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通达一切开元的地方,能够向一切开始的地方去找,就能看到道的痕迹.
【听之不闻】指能听之觉性,而非听到的内容;
【搏】在这里作抓、拿解,抓而不得的指我们身体的能动性.如我们能吃饭,能拿起笔,能跑步,能骂人,这一切都是我们本性的起用.不论你是考来了博士文凭,还是赚到一千万,对于这个能用的本性来说,一分不可得.
“夷希微”三者在古希腊文里,是基督的意思.此三者是一非异.
【其上不缴,其下不味】上无光可言,下无暗可说.
【绳绳兮不可名】,绳字有把它解作象声词的,有读mian,有读min的,作比喻混沌的象声感概用法.有人把它直译为绳子,sheng,以这是一非异的夷希微,串起物物万象.这里的不可名,与第一篇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非常道及非常名相当.都不可以以名相故死的.
【复归于无物】,一切有形有相的物相,如上举例的番茄,蓝天,吃饭写字这些,都是道的用,道里无有一物可得,而却万物起用如如.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个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一物的万物之王.
【是谓惚恍】,这两个字,也可作象声、比喻用,没法直名,只能感叹一下了.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没有前后,在前的前面你找不到它,在后的后面,也还是看不到它.它不是一物,却万物不可出.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里没有前后,没有时间相.上古之道与今天之道是一非异,过去、现在、未来同在一道中.通过对道用的了解,能驾驭当下一切的有(对道的用).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通达一切开元的地方,能够向一切开始的地方去找,就能看到道的痕迹.
看了 道德经14章绳绳兮不可名中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再解一道.用点组成三角形,n代表每条边上有几个点,S代表每个三角形共有的点数.第一个n是2,S是3 2020-05-13 …
由若干盆花组成的三角形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n>1)盆花,每个图案花盆总数是S:n=2 2020-05-13 …
可以参考的公式是:s[1]=a[1];s[n]=s[n-1]>=0?s[n-1]+a[n]:a[n 2020-05-14 …
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可得S=∠A1+∠A2+…+∠A6=360°,下图2是二环四边形,可得S=∠A 2020-05-21 …
A.滑稽(jī)抡圆(lūn)咯吧(kā)纤绳(qiàn)B.魁梧(wú)酒筵(yán)模样(mú 2020-07-1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媲美(pì)褒贬(bāo)威慑(shè)攻 2020-07-12 …
数列求通项的问题数列a1=1a(n+1)=2Sn+1(打括号的n-1是下标)求{an}用S(n+1 2020-07-29 …
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外甥(shēnsheng)剖(pōupuō)开锥(zuīzhuī)子搁(gé 2020-11-11 …
jiāng()绳正jīn()危坐诚huáng()诚恐xī()利àn()然失色意趣àng()然无可zh 2020-12-03 …
(1)算法,第一步.(1)算法:第一步,赋值变量S=0,n=0,i=0第二步,计算i+1,仍用i表示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