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与“江清月近人”这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 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试作分析。(3分) (2)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都写了月影靠人很近,同时写出江水清澈;境界都是宁静安谧的。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也对)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末句写动、写声,以动、声衬静,愈见其静;极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
(1)(3分)都写了月影靠人很近,同时写出江水清澈;(2分)境界都是宁静安谧的。(1分) (2)(4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也对)(1分)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末句写动、写声,以动、声衬静,愈见其静;极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结合诗句分析2分) 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1分)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大约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 2020-05-16 …
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太清水月...这些地方有哪位诗人写过赏月的古诗?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太清水月、 2020-06-1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二首①(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 2020-06-20 …
求拼音,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求拼音达 2020-06-21 …
莫将圆相换眉颦,人间三五夜,误了镜中人。出自陈曾寿《临江仙》,可以解释一下吗?一首禅境诗的最后一句 2020-06-27 …
“扬州好人”--江都信用联社临时工颜展红,为了一句助学的诺言,一人打着三份工,是银行的水电维修工,也 2020-11-04 …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 2020-11-05 …
欺心莫过三江水人与世情朝朝随如何翻译比较合适要翻译成现代文,不是英文。求各位大神帮帮忙! 2020-11-10 …
(一)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020-11-12 …
江夜为什么诗人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请谈谈你的理解江夜[清]吴锡麟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