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与“江清月近人”这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 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试作分析。(3分) (2)诗歌后两句作者是怎样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都写了月影靠人很近,同时写出江水清澈;境界都是宁静安谧的。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也对)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末句写动、写声,以动、声衬静,愈见其静;极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 |
(1)(3分)都写了月影靠人很近,同时写出江水清澈;(2分)境界都是宁静安谧的。(1分) (2)(4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也对)(1分)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末句写动、写声,以动、声衬静,愈见其静;极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结合诗句分析2分) 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1分) 杜甫《漫成一首》赏析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大约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吧。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
看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条两岸为平行线的小河,河宽60m.v水=5m/s.一条小船欲从A处渡过河,河的下游80米处陡然降 2020-05-15 …
某甲于上午9时15分钟由码头划船出游,计算最迟于12时返回原码头...某甲于上午9时15分钟由码头 2020-05-20 …
观音灵签,第十九签,急水滩头放船归。风波作波欲何为。若要安然求稳静。等待浪静过此危。观音灵签,第十 2020-06-14 …
静止在水面上的船,船身长为L,质量为M,船头紧靠码头,船头上有一固定木板伸出船身,现有一质量为m的 2020-06-18 …
一艘船在静水中每分钟行90米,水流速度为每分钟30米,船从上游码头到下游码头在返回共用了2时30分 2020-06-20 …
(1/2)质量为M的小船以速度V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孩a和b,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 2020-06-23 …
曹冲是如何称象?1曹冲把象请进船里,记下船下沉的高度,再把象拉出来.2向船里放石头,等船下沉到与先一 2020-11-25 …
一条两岸为平行直线的小河,河宽60m,水流速度为5m/s,一小船欲从码头A处渡过河去,A的下游80m 2020-12-08 …
有一只小船欲横渡宽为800m的松花江,江水流速为3m/s,小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4m/s,下列说法中正 2020-12-09 …
有一只小船欲横渡宽为800m的松花江,江水流速为3m/s,小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4m/s,下列说法中正 20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