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谁知道"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下句"蓬头稚子学垂纶"的下句

题目详情
谁知道"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下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的下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意思
忽然,有个孩子从小路上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小家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看了 谁知道"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教一道言语理解题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我们要知道没  2020-04-26 …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  2020-06-11 …

蓬头稚子学垂纶,().(),始于足下.石头砌墙高又牢,().蓬头稚子学垂纶,().(),始于足下.  2020-06-22 …

谁知道"儿童急走追黄蝶"的下句"蓬头稚子学垂纶"的下句  2020-07-05 …

小学数学题题:一个商场打折促销.一件衣服的标价是350元,妈妈用245元就把它买下了.你知道这件衣  2020-07-19 …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  2020-11-23 …

英语翻译她仍然敢于用她所学得的知识谈论自己的看法与分析,有些看法十分独特且细致,这说明她不仅仅满足于  2020-12-01 …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  2020-12-21 …

根据设定的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学生鲁宁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人开始留长发烫发,穿奇装异服  2021-01-05 …

补充句子。(1)蓬头稚子学垂纶,。(2)山花对,对苍穹。...补充句子。(1)蓬头稚子学垂纶,。(2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