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19分)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19分)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 率领(管理)下属呢? |
小题1: |
看了 文言文阅读(19分)陶元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中,纳银代役和赋役征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内容的意义还有区别? 2020-04-26 …
西汉初年,经济;统治者吸取教训,减轻农民傜役,兵役、赋税负担,注重发展. 2020-06-18 …
纳银代役和赋役征银有什么区别?书上说一条鞭法纳银代役的规定,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 2020-07-04 …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 2020-11-25 …
迫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根本原因是[]A.繁重的兵役B.刑法严酷,误期杀头C.徭役、赋税沉重D. 2020-11-27 …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 2020-12-06 …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2020-12-20 …
汉高祖和他们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2021-01-14 …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 2021-01-14 …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