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数学-->
韩信点兵的算法韩信点兵,1001个人一排剩1人,1002个人一排剩4人,求总人数
题目详情
韩信点兵的算法
韩信点兵,1001个人一排剩1人,1002个人一排剩4人,求总人数
韩信点兵,1001个人一排剩1人,1002个人一排剩4人,求总人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 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除以3余2的数有:
2,5,8,11,14,17,20,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
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
1,5,9,13,17,21,25,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
1,5,9,1,5,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
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 5+12×整数,
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
2,5,8,11,14,17,20,23,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
3,8,13,18,23,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 2,9,16,23,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那么韩信点的兵在1000-1500之间,应该是105×10+23=1073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剩一置几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一百四.
五五数剩一复置几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数剩一又置几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则可知已,又
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著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4计算结果即可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如多一人,即可凑整.幸存人数应在1000~1100人之间,即得出:
3乘5乘7乘10减1=1049(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 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除以3余2的数有:
2,5,8,11,14,17,20,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
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
1,5,9,13,17,21,25,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
1,5,9,1,5,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
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 5+12×整数,
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
2,5,8,11,14,17,20,23,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
3,8,13,18,23,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 2,9,16,23,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那么韩信点的兵在1000-1500之间,应该是105×10+23=1073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术曰:「三三数剩一置几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一百四.
五五数剩一复置几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数剩一又置几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则可知已,又
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著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简单扼要总结:
1.算两两数之间的能整除数
2.算三个数的能整除数
3.用1中的三个整除数之和减去2中的整除数之差(有时候是倍数)
4计算结果即可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如多一人,即可凑整.幸存人数应在1000~1100人之间,即得出:
3乘5乘7乘10减1=1049(人)
看了 韩信点兵的算法韩信点兵,10...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一数学题1.某市有42万人,计划一年后城镇人口增加百分之0.8,农村人口增加百分之1.1,这样全 2020-05-13 …
已知函数y=xInx(1)求这个函数的导数(2)求这个函数的图像在点x=1处的切线方程(1)y'= 2020-05-14 …
六(1)班计划抽5分之1的学生进行卫生大扫除,后来有2人主动要求参加,这样实际参加大扫除的人数是未 2020-05-17 …
某人把重100N的沙子提高到三楼,桶重20N,人体重400N,口袋重5N,动滑轮重10N.1求人直 2020-05-17 …
利用动滑轮抬物体..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被一人利用一动滑轮往上拉..其动滑轮重20N..1m/s 2020-05-19 …
菱形ABCD的周长为40cm,它的一条对角线长10cm,1.求这个菱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2.求菱形 2020-07-25 …
高分求答案!数学高手进!已知关于x的方程x²-6x+k²-2k+5=0的一个根是1求方程的另一个跟 2020-08-02 …
有一串数,只为1或-1,求这个串的子串中所有数的和大于等于0的子串个数,不要使用暴力方法...比如一 2020-11-06 …
(1)3与5.6的积减去9个x,差是5.1,求x(2)一个数的5倍比它的3倍多6,求这个数(3)一个 2020-11-18 …
久违劳驾高见请教包涵拜托借光赐教久违劳驾高见请教包涵拜托借光赐教用这八填空1.求人原谅说()21.求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