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题目详情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乐声(如泣如笑)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曲名(《梅花落》)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三句紧承二句,而四句紧承三句又回应首句,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从“隔彩霞”到“碧桃千树花”).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运用上算得是独具一格的....
看了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表达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厉害的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隔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仿写2句)爱心如冬日里的阳光,给人温暖.  2020-03-30 …

选出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隔岸观火隔墙有耳隔靴搔痒各持己见B.各尽所能各抒己见轻歌漫舞  2020-04-06 …

森林和草原着火往往设置一条防火隔离带。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  2020-05-12 …

森林和草原着火往往设置一条防火隔离带。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  2020-05-12 …

森林和草原着火往往设置一条防火隔离带。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  2020-05-14 …

5.用隔板将一绝热容器隔成A和B两部分,A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为真空(如图①).现把隔板抽  2020-05-14 …

(2012•闸北区二模)下列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使不同种群间停止  2020-05-17 …

在一个圆圈上有几十个孔(不到100个),如图.小明像玩跳棋那样,从A孔出发沿着逆时针方向,每隔几个  2020-06-13 …

(2014•福州模拟)如图所示马头墙是“三坊七巷”的标志建筑,它的防火作用是()A.隔绝氧气B.隔  2020-06-24 …

在一个圆圈上有几十个孔(不到100个),如图.小明像玩跳棋那样,从A孔出发沿着逆时针方向,每隔几个  20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