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听邻家吹笙》与《塞上听吹笛》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之.

题目详情
《听邻家吹笙》与《塞上听吹笛》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细绘灵境,妙作烘托
与柳中庸的《听筝》相比,郎士元的诗“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另开生面.它避免了对音乐本身的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洞天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第一句不说声如彩霞,而说声自彩霞之上来,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含蓄;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第二句以悬揣语气,渲染笙声的奇妙撩人,这么动听的乐声来自何处呢?第三句“无寻处”的怅惘引起了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疑有碧桃千树花”,天上碧桃,灼灼其华,竟有千树之多,何等繁缛绚丽.如此烘托,来自这样的灵境的笙乐,该是何等欢快、明媚、热烈.
因实而虚,虚实相生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因实而虚,虚实相生,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自会萌发故园之思.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该句以“桃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象征了笙声的明丽、热烈和欢快,特别是“疑”字,更能给人以缥缈的感觉,不愧为神来之笔.通感手法的运用,在诗中能增强诗意、深化意境.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前二句是写实景,后二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将色和香洒满关山,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即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过年好啊!
看了 《听邻家吹笙》与《塞上听吹笛...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两句话,帮忙判断下哪句是对的.并说下理由1.如果地球不自传,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2.如  2020-05-17 …

课内阅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  2020-05-17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  2020-05-17 …

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最吹水面,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儿  2020-07-13 …

用两根绳子拉住两个乒乓球,再向它们吹气,两个球会怎么样?补充一下,就是用两根一样长的绳子,帮助或者  2020-07-29 …

下列如图的实验中,不能说明“流速大小对流体压强有影响”的是()A.向纸中间吹气两纸片靠拢B.用漏斗向  2020-11-05 …

甲乙两位同学各倒一杯温度、质量相同的热水,甲同学用嘴吹,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儿两杯水都不烫  2020-11-06 …

如图是中国科技馆的“球吸”展品,该展品主要由两只悬挂的空心球和一个出风口组成,当不吹风时,两球静止;  2020-11-08 …

(2010•岳阳)如图描述的事例中,不能体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A.向中间吹气两球靠拢B  2020-12-24 …

评价吹糖人的手艺用一两个词语表示.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