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掺杂微量铜、硼、镓、硒等元素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之一.(1)Cu2+的电子排布式为.(2)已知铜转化为水合离子过程如下:已知I1=745.5kJ/mol,I2=1957.3kJ/mol.在水溶液
题目详情
掺杂微量铜、硼、镓、硒等元素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之一.
(1)Cu2+的电子排布式为___.
(2)已知铜转化为水合离子过程如下:

已知I1=745.5kJ/mol,I2=1957.3kJ/mol.在水溶液中Cu2+比Cu+更稳定的原因是___.
(3)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mol(SCN)2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HSCN有两种结构,H-S-C≡N(硫氰酸)的沸点低于H-N=C=S(异硫氰酸)的沸点,其原因是___.
(4)BF3能与NH3反应生成配合物BF3-NH3,该配合物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
(5)铜和硒可形成的半导体团簇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其分子式为___.

(6)镓与某有机物形成的配合物过程如下图,在图上画出产物中的配位键.

(7)与Si铜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如下图所示,其中a、b和c分别代表___.

A.a为I1、b为I2、c为I3 B.a为I2、b为I3、c为I1
C.a为I3、b为I2、c为I1 D.a为I1、b为I3、c为I2.
(1)Cu2+的电子排布式为___.
(2)已知铜转化为水合离子过程如下:

已知I1=745.5kJ/mol,I2=1957.3kJ/mol.在水溶液中Cu2+比Cu+更稳定的原因是___.
(3)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mol(SCN)2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HSCN有两种结构,H-S-C≡N(硫氰酸)的沸点低于H-N=C=S(异硫氰酸)的沸点,其原因是___.
(4)BF3能与NH3反应生成配合物BF3-NH3,该配合物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
(5)铜和硒可形成的半导体团簇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其分子式为___.

(6)镓与某有机物形成的配合物过程如下图,在图上画出产物中的配位键.

(7)与Si铜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如下图所示,其中a、b和c分别代表___.

A.a为I1、b为I2、c为I3 B.a为I2、b为I3、c为I1
C.a为I3、b为I2、c为I1 D.a为I1、b为I3、c为I2.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u是29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Cu原子失去一个4s电子、一个3d电子生成二价铜离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二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半满、全满、全空时最稳定,二价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9、亚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亚铜离子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所以较稳定,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
(2)Cu(g)~Cu+(g),铜的第一第一电离能为745.5kJ/mol,亚铜离子结合水放热582KJ,Cu(g)~Cu+(g)~Cu2+(g),铜离子结合水分子放热2121KJ,由电离能、Cu+和 Cu2+ 与水结合放出的热量数据可知,Cu+(g)转化Cu2+ (g)再与水结合比Cu+(g)直接水合放出的热量更多,因而在溶液中Cu2+更稳定,
故答案为:由电离能、Cu+和 Cu2+ 与水结合放出的热量数据可知,Cu+(g)转化Cu2+ (g)再与水结合比Cu+(g)直接水合放出的热量更多,因而在溶液中Cu2+更稳定;
(3)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SCN分子中硫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C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N原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SCN)2结构式为N≡C-S-S-C≡N,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π键,则1mol(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A;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异硫氰酸熔沸点高于硫氰酸,
故答案为:4NA;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
(4)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在BF3•NH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故答案为:sp3;
(5)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含铜原子8个含硒原子13个,则分子式为Cu8Se13,
故答案为:Cu8Se13;
(6)镓原子和氮原子间形成配位键,由氮原子单方面提供电子对,和镓原子间形成四个配位键,画出的配位键图示为:
故答案为:
;
(7)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钠失去1个电子后,就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的第二电离能最大,镁最外层为2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为稳定结构,所以镁的第二电离能较小,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还未达稳定结构,而铝的金属性比镁弱,所以第二电离能比镁略高,硅最外层上2p层有2个电子,失去后,留下2s轨道上有2个电子,相对较稳定,所以硅的第二电离能比铝要低,磷、硫非金属性逐渐增大,第二电离能也增大,由于硫失去一个电子后,3p轨道上是3个电子,是较稳定结构,所以硫的第二电离能要高于氯,a为第二电离能为I2、b为第三电离能为I3、c为第一电离能为I1,选B,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9;
(2)Cu(g)~Cu+(g),铜的第一第一电离能为745.5kJ/mol,亚铜离子结合水放热582KJ,Cu(g)~Cu+(g)~Cu2+(g),铜离子结合水分子放热2121KJ,由电离能、Cu+和 Cu2+ 与水结合放出的热量数据可知,Cu+(g)转化Cu2+ (g)再与水结合比Cu+(g)直接水合放出的热量更多,因而在溶液中Cu2+更稳定,
故答案为:由电离能、Cu+和 Cu2+ 与水结合放出的热量数据可知,Cu+(g)转化Cu2+ (g)再与水结合比Cu+(g)直接水合放出的热量更多,因而在溶液中Cu2+更稳定;
(3)铜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SCN分子中硫原子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C原子形成四个共用电子对、N原子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SCN)2结构式为N≡C-S-S-C≡N,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π键,则1mol(SCN)2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4NA;
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异硫氰酸熔沸点高于硫氰酸,
故答案为:4NA;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不能;
(4)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在BF3•NH3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故答案为:sp3;
(5)分子的球棍模型中含铜原子8个含硒原子13个,则分子式为Cu8Se13,
故答案为:Cu8Se13;
(6)镓原子和氮原子间形成配位键,由氮原子单方面提供电子对,和镓原子间形成四个配位键,画出的配位键图示为:

故答案为:

(7)在第三周期元素中,钠失去1个电子后,就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钠的第二电离能最大,镁最外层为2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为稳定结构,所以镁的第二电离能较小,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后还未达稳定结构,而铝的金属性比镁弱,所以第二电离能比镁略高,硅最外层上2p层有2个电子,失去后,留下2s轨道上有2个电子,相对较稳定,所以硅的第二电离能比铝要低,磷、硫非金属性逐渐增大,第二电离能也增大,由于硫失去一个电子后,3p轨道上是3个电子,是较稳定结构,所以硫的第二电离能要高于氯,a为第二电离能为I2、b为第三电离能为I3、c为第一电离能为I1,选B,
故答案为:B.
看了 掺杂微量铜、硼、镓、硒等元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函数f(x)=(tan2x)/tanx的定义域我个人感觉是x属于R , 且x不等于kπ , 且 2020-04-05 …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k+2)x+k/4=0,k取何值时,该方程(你看不懂,我在把题读一 2020-05-13 …
K=?时 代数式3分之K-8的与0.25K+5的值相等若代数式4分之X+5的值是代数式X-8分之3 2020-05-16 …
先阅读材料,再解答问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k(2x+1)>x+2 去括号,得2kx+k>x+2移项, 2020-05-17 …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3x-2y=-4,5x-4y=13,5x+11y=7,若方程解4x+3y=1 2020-06-04 …
请教1道高中物理题被竖直上抛的物体的初速度与回到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之比为K.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 2020-06-05 …
将抛物线y=x^2向下平移k个单位得到抛物线l:y=x^2-k,设l与x轴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 2020-06-19 …
用5号充电电池代替1号电池,用于热水器或燃气灶?市面上有一种5号转1号的电池转换筒,其实就是1号电 2020-07-10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n∈N*), 2020-08-01 …
若关于X的不等式3X-K小于等于0的正整数解是1.2.3.,则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补充说明中还有一个 2021-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