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
(2)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
(2)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2)此题分析句子的含义,题目已经给出了提示,有两层含义,这里注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与官场的险恶.
答案:
(1)“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2)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对,3分)
参考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赏析:
这首《谪岭南道中作》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五.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讲也不无道理.
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完全不同.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作铺垫.
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谪贬的愤懑.最后一句是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
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晚唐的抒情名篇.
(2)此题分析句子的含义,题目已经给出了提示,有两层含义,这里注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与官场的险恶.
答案:
(1)“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2)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对,3分)
参考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赏析:
这首《谪岭南道中作》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七十五.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讲也不无道理.
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完全不同.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作铺垫.
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士,何况有情之人.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谪贬的愤懑.最后一句是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
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晚唐的抒情名篇.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 2020-05-17 …
读完高占祥的《求知善读》我们知道了读书的作用:.文中说‘‘书籍是时代的镜子,是历史的化石,人类读完 2020-05-20 …
mission音标'mɪʃ(ə)n]首先我也知道不该打中文但不打中文没法问都读成美神我怎么读成米神 2020-06-05 …
关于“知道”的“道”的读音问题.想向大家请教一下,就是关于“知道”的“道”的读音的问题.我查的商务 2020-06-12 …
六句文言翻译,关于哲学,多谢“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 2020-06-25 …
把课本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②余于仆碑, 2020-06-27 …
小学如何引导孩子学古文?刚起步时,应选择篇幅短小的,琅琅上口的文章,可以与孩子一道互读互吟诵,当然 2020-06-2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 2020-07-01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 2020-12-27 …
将下列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