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题目详情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与文中“将法太子”中的“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扶苏以数谏故,上(秦始皇)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与文中“将法太子”中的“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扶苏以数谏故,上(秦始皇)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将法太子”中的“将”指从事某项活动.为,进行之意.“将”在各选项中的义项分别为A:jiàng<名>将领;将帅.B:jiāng<动>搀扶;扶持.C:jiāng<动>为,进行.指从事某项活动.D:jiàng<动>统率;率领.故选C
(2)民;指百姓.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莫:mò<代>没有什么;没有谁.徙:<动>迁移.所以画直线的句子可直译为: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文言文翻译要注意“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在本句中补出省略的“它”.
(3)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本文中体现在:①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因此原因可写: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答案:
(1)C
(2)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3)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2)民;指百姓.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莫:mò<代>没有什么;没有谁.徙:<动>迁移.所以画直线的句子可直译为: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文言文翻译要注意“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在本句中补出省略的“它”.
(3)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本文中体现在:①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因此原因可写: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答案:
(1)C
(2)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3)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看了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 2020-07-10 …
帮忙解一下,农民如何赢?地主牌:大小王,一对Q三个十农民牌:四个三,4.5.6.7四个2一对J说明: 2020-11-21 …
帮忙解一下,农民如何赢。地主牌:大小王,一对Q三个十农民牌:四个三,4.5.6.7四个2一对J说明: 2020-11-21 …
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生”之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B.是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2020-11-22 …
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2020-12-08 …
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2020-12-08 …
阅读如图和公布材料,回答下列20-22题.材料: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020-12-19 …
东海航空识别区阅读图和公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国防部2013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0-12-19 …
20世纪20年代,促使孙中山实现由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0-12-23 …
(18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和战交替,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