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

题目详情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恐民之不/欲大义于天下 B.下令/皆夜惊恐
C.明不欺/君为长者 D.之十年/然后施
(2)请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信:相信/通“伸”,伸张;B、卒:最终/士兵;C、以:来/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
看了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  2020-06-15 …

76.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  2020-06-23 …

在〈24孝〉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  2020-06-24 …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  2020-06-25 …

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开中门,出北门三十步有木,出西门七百五十步见木,问:邑方几何?  2020-06-28 …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  2020-07-06 …

古代武林中,“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中“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分别指什么?  2020-07-08 …

同学们收集到以下一些有关孝敬父母的名言,你认为在当代仍有积极意义的是()①“百善孝为先。”②“谁言寸  2020-12-07 …

有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你认为在当代仍有积极意义的是[]A、“百善孝为先”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2020-12-07 …

孝是中华文化最悠久、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伦理观点,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干孝”。孝文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