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

题目详情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
A.恐民之不/欲大义于天下 B.下令/皆夜惊恐
C.明不欺/君为长者 D.之十年/然后施
(2)请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3)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信:相信/通“伸”,伸张;B、卒:最终/士兵;C、以:来/把;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
看了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  2020-05-16 …

以下民事主体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是( )A.法人B.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C.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  2020-05-2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  2020-06-21 …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  2020-06-25 …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  2020-11-10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  2020-11-23 …

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纪念日,首都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规模  2020-12-02 …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  2020-12-05 …

(14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  2020-12-2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