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被偷走的灵魂过旭明①在无锡,有一个可以称作传统的仪式:每晚广播的结束曲就是《二泉映月》,这曲子被形象地叫做“关门曲”。当年有线广播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被偷走的灵魂

过旭明

①在无锡,有一个可以称作传统的仪式:每晚广播的结束曲就是《二泉映月》,这曲子被形象地叫做“关门曲”。当年有线广播十分普及,从低矮的门窗里渗出的旋律,足以构成合奏。音乐是悲伤的,甚至可以 说是凄惨的,这大概是王国潼演奏的版本。多雨的江南,小弄长而暗, 仿佛是从戴望舒笔下流出来的 。晚上,路灯昏淡,青石板闪烁着金属光泽,远处跑着的自行车“壳壳”作响。仿佛要散架似的,猛地响起女人的尖叫声,那必是又有夫妻婆媳在吵架……就是这样,《二泉映月》成了我青春的记忆。

②直到后来,听到了各种版本的《二泉映月》,有了新的感受,也知道小泽征尔所说的“这音乐要跪着听”的名言,但在记忆中,抹不去的还是当年从小巷里听到的声音,有时甚至还觉得阿炳的音乐就应该在市并中回旋……

③听闵慧芬的《二泉映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这音乐是否就是阿炳的音乐呢?曲谱固然是死的,但音乐的灵魂呢?阿炳惊鸿一瞥似的留下的足音,是否真的被我们理解?闵慧芬的演奏速度,肯定比阿炳来得慢 ,她演奏中的开合也比阿炳夸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一点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阿炳的音乐,往往是在行进中演奏的,站立式的姿势,行进的速度,都不容如此煽情。解放后,音乐被贴上政治的标签,阿炳既然被认定是万恶旧社会的受害者,《二泉映月》也自然被悲惨化了。

④被悲惨化的,当然首先是阿炳的身世。曾经和阿炳有过亲密接触的雕塑家钱绍武,他和阿炳是邻居,曾为阿炳做过一个雕像,青铜的,约两米高,很有意思。雕塑以阿炳的背影为主体,阿炳头戴毡帽,佝偻着,冬天的风吹过褴褛的衣衫,仿佛打了一个寒噤。背影后是一垛江南的花墙。暗示无锡的小巷。这个雕塑运用了中国艺术的表现方式,以侧面暗示来体现这位邻居,颇为传神。正面的描述太困难了!我听钱绍武谈到阿炳,是在惠山脚下,谈及阿炳,他眯起笑眼,呵呵地说起阿炳当年拿铜板给孩子们买馄饨的往事,仿佛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胖胖而慈祥的钱教授说起故事很有神采,身形一下灵动起来,我们都很陶醉。但回头一想,根本没什么信息量,阿炳的确是难说的.用悲惨化了的阿炳来想象,是最简单也是最可行的。教授或许还有另外的内容,在他的笑脸中慢慢地漾开来,但他什么也没说。

⑤在钱教授身上,我们能够感到无锡老人身上的那份圆滑,或者是一份厚道,这样的神情我太熟悉了,小康之家的克制与谦恭,几乎是无锡人的一种性格。

⑥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无锡,可以说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它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在我们的经验中,就算是在那个时代也很少有人会像阿炳那样潦倒。搞艺术在这座城市中或许不是一个好饭碗,但无锡是一个极重文化的城市也是不争的事实。阿炳的苦难,更多源于与这座城市性格格格不入的“荒唐”行径。荒唐啊,荒唐!阿炳太荒唐了!

⑦远离阿炳的人往往会以想象去虚构这位民间艺术家,这种想象融合了以往对艺术家的认识,并以艺术的名义,史诗般地赋予阿炳万丈光芒;而与阿炳有过接触的人,往往执着于阿炳年轻时整日与大烟为伍,出没于妓院,以致因“花柳病”瞎了双眼的往事,并以道德的名义对阿炳予以审判。这几乎成了难解的公案。我曾经陪一位朋友寻访阿炳的旧事,赶巧遇到一位老伯不但见过阿炳.而且很“熟”。他应付着我们的好奇,最后终于显得有些不耐烦,说,他啊,不是个好人!

⑧不是好人!?

⑨“不是好人”的结论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的,但在这次访问中,几乎所有和阿炳有过接触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表达了这一共识:他不是个好人!俗话说众口铄金,但阿炳却不是这样。说好的奉若天仙,说坏的也理直气壮,让人莫名其妙。在这次访问中,我们知道了阿炳去世时的景象:一个女人忙乱的身影中,邻居开始传言:这个人大概不行了。据说连哭声也十分寥落。最后阿炳躺在了卸下的门板上……

⑩那次我们去的时候,阿炳故居的屋子里乱得一塌糊涂,竹椅、铁锅、小板凳,还有张占了半屋子的龌龊的床,这个景象和当年差不多,没有粉饰过。这在各 式各样的故居里也属难得。站在这个破败的屋子里,呼吸剃鼻的粉尘,透过黑糊糊的光,我们希望走近那个被偷走的灵魂。

1.第①段中提到的著名诗人戴望舒,高中语文教材选有他的作品《     》。

2.从全文看,第⑤段点出无锡人“克制与谦恭”的性格,不仅使钱教授明知阿炳生平却不愿多说的行为有了合理的解释,更揭示了阿炳                      

3.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对江南小弄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青春记忆的感伤。

       B.第③段作者认为闵慧芬对《二泉映月》的处理方法过于夸张煽情。

       C.第⑥段连用几个“荒唐”来强调造成阿炳苦难命运的社会原因。

       D.第⑧段作者用“?!”的标点符号来表达作者无奈和愤怒的感情。

       E.第⑨段写阿炳去世时情形,主要是为了表现周围人们的冷漠麻木。

       F.本文几次说到的“悲惨化”,意为阿炳及其音乐都被贴上政治标签。

4.第⑩段对阿炳故居描写的目的在于                        

5.标题“被偷走的灵魂”的含义是                        

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阿炳的认识与评价(80字左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雨巷 2.苦难命运的主观原因。或:与无锡人格格不入的性格特点(“荒唐”行径) 3.B、F  4.(1)肯定了阿炳故居依然保持历史原貌;(2)反衬了阿炳的灵魂被偷走的现实(3)表达了作者希望还阿炳历史真实面貌的愿望(4)委婉批评了曲解历史人物的做法 5.阿炳真实的身世、情感和他音乐作品的内涵都被抽走或偷换,只留下一个贴着政治标签的、“悲惨化”的躯壳。 6.(1)来自民间的艺术家;(2)身上有不少市井陋习;(3)他和他的音乐被贴上了政治标签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被...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你吃过拉面吗?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你  2020-05-12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查到了一种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曲线  2020-05-13 …

关于托福阅读高一的时候背过一遍红宝书,后来2个月没看,词汇量估计也就四五千。为什么做了半个月的OG  2020-05-14 …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有关阅读题1.“这是利用当年的竹子做成的”和“当年的木匠有这方面的经不是每  2020-06-26 …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菱角秦牧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就唱过“菱角儿,两头尖”那样的童谣,玩过用  2020-07-04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就唱过“菱角儿,两头尖”那样的童谣,玩过用菱角  2020-07-06 …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菱角秦牧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就唱过“菱角儿,两头尖”那样的童谣,玩过用  2020-07-06 …

老海棠树阅读答案阅读6,7两段,说说奶奶为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2020-11-05 …

老海棠树阅读答案阅读6,7两段,说说奶奶为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2020-11-08 …

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