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百脉泉与李清照马瑞芳久居泉城,早闻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的名言:“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趵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百脉泉与李清照

马瑞芳

  久居泉城,早闻元代地理学家于钦的名言:“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趵突之“魁”,早就熟稔;百脉之“冠”,却是近日才见。

  鹅黄初染,杨柳依依,微风徐来,绿波粼粼。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这边也是泉,那边也是泉,碧波被阳光映成金色的浩渺一片,令人眼花缭乱。

  章丘百脉泉方圆半亩多,丝丝缕缕的泉水,像万斛珍珠,从地底直上涌出,喷珠溅玉,透澈空明。鱼翔泉底,如在龙宫漫游,红鲤墨鳞,历历可数。真是“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百脉泉北的梅花泉,水势不比趵突泉小,涌穴倒比趵突泉多!清泉从状如梅花的平地五个穴孔上涌,五柱鼎立,竞相激涌,雪浪滚滚,势如腾沸。可谓“倒喷五窟雪,散作一池珠。”梅花、百脉、墨泉、龙泉诸水,雾气氤氲,水势浩荡,欢歌笑语地前行,流入绣江,注入莲子湖。莲子湖由泉水下泄而成,史书早有记载:“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锦。”

  百脉泉公园游人如云。在泉边稍停,意外地遇到一位中国驻中东大使和两位大学校长,都是来看泉的。于是,新知旧友,同看同叹:“济南泉水甲天下,三分之二出章丘。”自古章丘是鱼米之乡,能成为全国百强县,能率先免除农业税,这得天独厚的泉水亦有一份功劳。

  从梅花泉向北,眼前又是一亮。

  多么神奇瑰丽、俊爽潇洒的一泓清泉!直径三米的池子正中,一股清澈的泉水,欢快地跳荡着,蹿出半米多高,形成硕大的水晶花冠,像盛开不衰的广玉兰,像四五朵白牡丹集束竞开。泉水为池底卵石映衬,水花银亮,枕流漱石,铮铮淙淙。这清洌圣洁的泉水,这生命的仙水,这大自然的玉液琼浆,美轮美奂,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忘返。

  这清泉,名曰“漱玉泉”。咦,这岂不重名了?公众熟悉的漱玉泉在趵突泉公园内,且因为郭沫若的对联,一直和绝代词女李清照联系在一起: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对联很精彩。但郭老写这对联时,李清照是否在趵突泉住过?并无史据。郭老逝去若干年,史料证明,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从未在济南市区和历城居住,他是章丘人。近年在章丘发现《廉先生序》碑石,末尾署“绣江李格非文叔序”。“文叔”是李格非的字;“绣江”是章丘别名。趵突泉、百脉泉公园内都有漱玉泉,又都声明:李清照曾居于此,并在泉边梳妆。“漱玉泉”可以一东一西,各有一个。李清照却只能在父亲生活过的地方出生,只能在百脉泉群的漱玉泉边梳妆,并以此泉作自己词集的名字。百脉泉边的“清照园”常以面积大、收藏资料多、名人题额盛而自豪,岂不知最有价值的,是那斑驳陆离的《廉先生序》碑石。因为有此确证,郭沫若关于李清照的对联上联应改为:“莲子湖畔,百脉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公元1099年,即北宋元符二年,十六岁的红妆少女李清照用一首《如梦令》震撼了北宋京都:“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此,李清照如一轮新月,横空出世,跃登文坛。李清照的成名作,正是取材于她在故乡百脉泉、莲子湖司空见惯的溪亭、藕花、鸥鹭。

  几年前我在一家报纸开专栏“话说李清照”,曾写到李清照是章丘明水人。当我亲眼看到清照故里的泉群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杰地灵”。百脉泉群是大自然煞费苦心装点的一处胜景,这沿泰山山脉涌地而出的泉水,造就多少文明?先民逐水而居,“龙山文化”发源于此;泉水哺育出战国大思想家邹衍;泉水赋予绝代词女李清照人格象征和终生精神的雨露。因为饮着泰山胸膛流淌的乳液成长,李清照玉骨冰肌,锦心绣口,如霜月洗空,卓绝词坛,名满天下,堪与李白、杜甫、苏轼比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李清照是“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在中国词坛的第一流代表人物中,她应该名列前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世界天文界破天荒地用一位中国女性芳名命名水星的一道环形山脉——李清照。

  意大利著名汉学家安娜·布亚迪数年前曾专程到章丘造访李清照故里,回国后寄给我一本她翻译的《漱玉词》,封面画个眉头微蹙的古装仕女,取意“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有不少版本是“人比黄花瘦”,但现存最早版本《乐府雅词》是“人似黄花瘦”。)。

  待秋风送爽,黄花遍地,倘若能跟李清照研究名家如陈祖美师姐(《李清照传》作者)、安娜女士百脉泉边品茗,共话漱玉词,用金圣叹的笔法描述,“岂不快哉!”

1.作者凭什么推断宋代词人李清照是章丘人?

2.作者写百脉泉,却多次提到趵突泉,其用意是什么?

3.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百脉泉公园的百脉泉、梅花泉、漱玉泉,请分别概括它们各自的特点。

4.请以本文信息为主要依据,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描绘李清照这一形象。(不少于1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①史料证明,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从未在济南市区和历城居住,他是章丘人。李清照只能在父亲生活过的地方出生,只能在百脉泉群的漱玉泉边梳妆,并以此泉作自己词集的名字。   ②李清照的成名作,正是取材于她在故乡百肪泉、莲子湖司空见惯的溪亭、藕花、鸥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评价的能力。第9、10两个自然段是回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所在。   2、以趵突之“魁”,衬托百脉之“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首先应对文学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功用有所了解,并能根据实际进行恰当的分析。解答本题应抓住第1自然段的内容,结合整篇文章进行归纳。   3.①百脉泉丝丝缕缕的泉水,像万斛珍珠,从地底直上涌出,喷珠溅玉,透澈空明。   ②梅花泉从状如梅花的平地五个穴孔上涌,五柱鼎立,竞相激涌,雪浪滚滚,势如腾沸。   ③漱玉泉神奇瑰丽、俊爽潇洒、清冽圣洁。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概括形象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本题有效阅读区域为第3、6两个自然段,只要抓住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就很容易写出完整、准确的答案。   4.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是斯文、典雅的,每当我读到《点绛唇》时,在我面前浮现的是一个害羞而贪玩_的少女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一个少女,在荡完秋千后慢慢的站起来,轻轻甩了几下她那纤纤玉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荡完秋千,出了点汗,汗粘在轻衣上,犹如瘦瘦的花枝上粘着几颗晶莹的露珠。“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羞涩的少女清照,看见有客人来,便连忙躲起来,谁知,头上的那支发钗不小心弄掉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清照还是忍不住她的好奇心,含着羞走回了房间,却又悄悄地把头探出去看,装作闻青梅。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天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是诗词草丛中开得最鲜艳的一朵花,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来最出众的女词人。   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探究能力。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回答此题可不拘一格,只要能描绘出李清照这一形象即可。注意紧扣文中“李清照玉骨冰肌,锦心绣口,如霜月洗空,卓绝词坛,名满天下”“眉头微蹙的古装仕女”等相关信息进行合理想象,结合自己对李清照的认识和理解,组织材料。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