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赏析诗句,首先要阅读全诗,把握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然后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使用的手法,从手法方面进行赏析.这两句主要在写景,景很美,是乐景,但是结合全诗以及注释便知,本诗抒发的是哀情,所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
“春岸”两句描绘了南行途中见到的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1分)的美妙迷人的春江图景(1分).乐景衬哀情,(1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1分)倍增其哀.
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阅读全诗,把握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然后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使用的手法,从手法方面进行赏析.这两句主要在写景,景很美,是乐景,但是结合全诗以及注释便知,本诗抒发的是哀情,所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
“春岸”两句描绘了南行途中见到的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1分)的美妙迷人的春江图景(1分).乐景衬哀情,(1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1分)倍增其哀.
译文: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赏析: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看了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列材料,全面理解材料,按要求作文。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 2020-05-13 …
阅读下列宋诗。完成1~2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 2020-05-13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春日陈子龙雨外黄昏花外晓,催得流年,有恨何时了?燕子又 2020-06-11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梦里开满泡桐花①春天来了。②窗外斑鸠的声声啼呜,唤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 2020-07-12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江南暮春清明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 2020-11-23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2020-11-24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 2021-01-13 …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回答问题。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 2021-01-17 …
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 2021-01-17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2021-02-05 …